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引文缩略词 | 第17-1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8-4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1页 |
·藤茶研究进展 | 第21-30页 |
·藤茶资源 | 第21页 |
·藤茶的植物学形态 | 第21-22页 |
·藤茶的加工利用 | 第22-23页 |
·化学成分及功能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研究 | 第23-27页 |
·藤茶成分的分离鉴定 | 第23-24页 |
·藤茶化学成分的含量分析 | 第24-25页 |
·藤茶黄酮及二氢杨梅素测定方法研究 | 第25-26页 |
·藤茶黄酮及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第26-27页 |
·藤茶药理功能的研究 | 第27-30页 |
·消炎、止咳、祛痰、镇痛 | 第27页 |
·抑菌 | 第27-28页 |
·抗高血压 | 第28页 |
·降血糖、血脂 | 第28-29页 |
·保肝、护肝 | 第29页 |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 第29页 |
·免疫调节作用 | 第29-30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30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1页 |
第2章 藤茶黄酮、二氢杨梅素提取工艺研究 | 第41-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2页 |
·藤茶原料 | 第42页 |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42-43页 |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 | 第43页 |
·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6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不同乙醇浓度提取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温度提取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时间提取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料液比提取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47页 |
·不同提取次数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藤茶黄酮及二氢杨梅素提取率二次回归模型的组建与检验 | 第48-56页 |
·藤茶黄酮提取率二次回归模型的组建与检验 | 第48页 |
·藤茶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48-52页 |
·二氢杨梅素提取率二次回归模型的组建与检验 | 第52-56页 |
·结论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3章 不同藤茶原料黄酮含量及活性的差异 | 第58-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8-59页 |
·取样 | 第58-59页 |
·主要试剂 | 第5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分析方法 | 第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6页 |
·不同嫩度藤茶黄酮含量及其活性变化 | 第60-62页 |
·不同藤茶部位黄酮含量及活性变化 | 第62-63页 |
·不同生态环境藤茶黄酮含量及活性变化 | 第63-65页 |
·不同栽培条件藤茶黄酮含量及活性变化 | 第63-64页 |
·不同产地藤茶黄酮含量及活性 | 第64-65页 |
·不同叶型藤茶黄酮含量及活性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4章 藤茶黄酮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69-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70-71页 |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2页 |
·树脂的预处理与再生 | 第71页 |
·静态试验 | 第71-72页 |
·动态试验 | 第72页 |
·二氢杨梅素的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7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2-79页 |
·大孔树脂的实验结果 | 第72-76页 |
·大孔树脂的选择 | 第72-73页 |
·洗脱方式的确定 | 第73-74页 |
·乙醇不同洗脱速度对黄酮洗脱效果的影响 | 第74-75页 |
·不同加样浓度的洗脱效果 | 第75页 |
·不同加样量的洗脱效果 | 第75-76页 |
·二氢杨梅素的纯化与结构鉴定 | 第76-79页 |
·二氢杨梅素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76-77页 |
·二氢杨梅素红外光谱分析 | 第77-78页 |
·二氢杨梅素的LC-MS图谱 | 第78-79页 |
·讨论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第5章 藤茶提取液安全毒理性实验研究 | 第84-9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4-86页 |
·材料 | 第84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84页 |
·试验动物 | 第84-85页 |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 第85页 |
·遗传毒性试验 | 第85-86页 |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第85页 |
·小鼠精子畸形实验 | 第85页 |
·Ames实验 | 第85-86页 |
·90天喂养实验 | 第86页 |
·数据统计 | 第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93页 |
·小鼠急毒性实验 | 第86-87页 |
·遗传毒性实验 | 第87-90页 |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第87页 |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 第87-88页 |
·Ames试验结果 | 第88-90页 |
·小鼠90天喂养试验 | 第90-93页 |
·讨论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第6章 藤茶水提液降血脂作用 | 第98-10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1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98-99页 |
·动物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9页 |
·样品 | 第99页 |
·试验动物 | 第99页 |
·剂量选择 | 第99页 |
·实验方法 | 第99页 |
·人体试验与方法 | 第99-100页 |
·产品 | 第99页 |
·受试人群选择 | 第99-100页 |
·试验设计及分组 | 第100页 |
·试用方法 | 第100页 |
·血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 第100页 |
·数据处理 | 第100-10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6页 |
·藤茶提取液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 第101页 |
·藤茶提取液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藤茶提取液对人体血脂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藤茶降低人体血脂有效率观察 | 第103-104页 |
·藤茶对人体血脂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藤茶对人体血液学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结论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8页 |
第7章 藤茶总黄酮及二氢杨梅素降血脂作用研究 | 第108-1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0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108-109页 |
·样品 | 第109页 |
·动物试验 | 第109页 |
·试验动物 | 第109页 |
·剂量选择 | 第109页 |
·实验方法 | 第109页 |
·小鼠血清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 第109-110页 |
·肝脏相关指标测定 | 第110页 |
·数据处理 | 第110页 |
·结果分析 | 第110-116页 |
·藤茶黄酮及二氢杨梅素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藤茶黄酮及二氢杨梅素对小鼠血脂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藤茶黄酮及二氢杨梅素对小鼠血清抗氧化的影响 | 第113页 |
·黄酮及二氢杨梅素对小鼠肝脏的影响 | 第113-116页 |
·讨论 | 第116页 |
·结论 | 第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第8章 二氢杨梅素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 第118-13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18-120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18-11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19-120页 |
·溶液配制 | 第119页 |
·紫外光谱测量 | 第119-120页 |
·荧光光谱测定 | 第1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0-130页 |
·DHM与BSA结合的紫外光谱 | 第120-124页 |
·pH对DHM结构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DHM与BSA结合的紫外光谱 | 第121-122页 |
·共存金属离子对DHM与BSA结合反应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DHM与BSA结合的荧光光谱 | 第124-130页 |
·DHM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124页 |
·荧光猝灭机理 | 第124-125页 |
·DHM与BSA结合位点数及结合常数 | 第125-126页 |
·共存金属离子对DHM与BSA结合反应的影响 | 第126-130页 |
·结论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附录: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