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和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 第12-13页 |
| ·本章小节 | 第13-14页 |
| 第2章 多体系统动力学及ADAMS软件基础理论 | 第14-26页 |
| ·多体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14页 |
|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ADAMS软件基础理论 | 第17-24页 |
| ·自由度的计算 | 第17-18页 |
| ·ADAMS软件分析类型 | 第18页 |
| ·笛卡儿广义坐标 | 第18-19页 |
|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19页 |
| ·运动学分析 | 第19-20页 |
| ·动力学分析 | 第20-23页 |
| ·静力学分析 | 第23页 |
| ·几种积分算法的比较 | 第23-24页 |
| ·ADAMS软件模块简介 | 第24-25页 |
| ·本章小节 | 第25-26页 |
| 第3章 模糊控制原理及设计方法 | 第26-32页 |
| ·模糊控制的发展及特点 | 第26-27页 |
| ·模糊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 第27-28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 第28-31页 |
|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 第29页 |
| ·精确量的模糊化方法 | 第29页 |
|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 第29-30页 |
| ·模糊量的判决方法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整车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及ABS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32-49页 |
| ·ADAMS/CAR模块建模步骤 | 第32-33页 |
| ·模型参数的获取 | 第33-34页 |
| ·几何参数 | 第33页 |
| ·质量特性参数 | 第33-34页 |
| ·力学特性参数 | 第34页 |
| ·外界参数 | 第34页 |
| ·整车建模相关数据 | 第34-35页 |
| ·建模假设 | 第35页 |
|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第35-45页 |
| ·坐标系的确定 | 第36页 |
| ·前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 ·转向系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 ·后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 ·车身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 ·横向稳定杆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 ·轮胎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 ·制动系统的建立 | 第44-45页 |
| ·整车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 ·ABS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45-48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 | 第46页 |
| ·确定模糊语言变量 | 第46-47页 |
| ·确定语言变量的隶属函数 | 第47页 |
| ·确定模糊控制规则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利用ADAMS和MATLAB进行整车制动性能的仿真 | 第49-64页 |
| ·汽车制动理论分析 | 第49-53页 |
|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 第49-50页 |
| ·制动过程分析 | 第50页 |
|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 第50-51页 |
| ·制动过程中的受力 | 第51-53页 |
| ·制动规范 | 第53页 |
| ·汽车防抱死系统结构及控制流程 | 第53-54页 |
| ·联合仿真简介 | 第54-56页 |
| ·ADAMS/CONTROLS控制系统设计流程 | 第56-57页 |
| ·建立机械系统模型 | 第56页 |
| ·确定ADAMS输入和输出变量 | 第56-57页 |
| ·建立控制系统模型 | 第57页 |
| ·建立仿真模型 | 第57页 |
| ·建立SIMULINK控制模型 | 第57-59页 |
| ·建立模型输入输出变量 | 第57-58页 |
| ·构造联合仿真框图 | 第58-59页 |
| ·制动性能分析 | 第59-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工作总结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