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票据丧失救济制度的法理思考与制度的完善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1-13页 |
| 第2章 中国现行票据丧失救济制度及实施分析 | 第13-25页 |
| ·现行一般票据丧失救济制度的规范分析 | 第13-17页 |
| ·港、台票据丧失救济制度立法分析 | 第13-15页 |
| ·内地票据丧失救济制度立法分析 | 第15-17页 |
| ·特殊票据—空白票据丧失的救济制度立法分析 | 第17-21页 |
| ·空白票据的效力 | 第18-19页 |
| ·空白票据丧失后的挂失止付 | 第19-20页 |
| ·空白票据丧失的公示催告 | 第20-21页 |
| ·司法实践分析 | 第21-25页 |
| ·公示催告公告中票据当事人的认定 | 第22页 |
| ·法院错误行使公示催告程序管辖权 | 第22-23页 |
| ·救济措施的滥用 | 第23-25页 |
| 第3章 票据丧失与失票救济申请人 | 第25-29页 |
| ·票据丧失 | 第25-26页 |
| ·票据丧失救济权 | 第26-27页 |
| ·失票救济申请人 | 第27-29页 |
| 第4章 票据丧失救济程序的性质 | 第29-36页 |
| ·挂失止付与公示催告 | 第29-31页 |
| ·挂失止付的性质 | 第29页 |
| ·公示催告的性质 | 第29-30页 |
| ·挂失止付与公示催告的关系 | 第30-31页 |
| ·除权判决 | 第31-34页 |
| ·除权判决的性质 | 第31-33页 |
| ·除权判决与票据善意取得的竞合 | 第33-34页 |
| ·诉讼救济制度的性质 | 第34-36页 |
| 第5章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票据丧失救济制度体系 | 第36-48页 |
| ·外国票据丧失救济制度体系分析 | 第36-38页 |
| ·两大票据法系立法分析 | 第36-38页 |
| ·两大法系立法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 | 第38页 |
| ·我国票据丧失救济制度体系完善设想 | 第38-48页 |
| ·票据丧失救济制度体系框架构建设想 | 第39-41页 |
| ·挂失止付制度的完善 | 第41-43页 |
| ·公示催告程序的完善 | 第43-45页 |
| ·提起诉讼救济程序的构建 | 第45-48页 |
| 结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