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传感器网络三维拓扑组织及分簇算法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第15-21页
     ·基本概念和特点第15-19页
     ·应用领域第19-20页
     ·研究现状第20-21页
   ·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第21-25页
     ·典型应用系统第21-22页
     ·研究的挑战第22-25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25-26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26页
   ·论文的主要贡献第26-29页
第二章 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研究第29-39页
   ·归约与推广第29-31页
     ·判别k-球覆盖的算法第29-30页
     ·推广的三维拓扑控制算法第30-31页
   ·网络属性的概率分析第31-34页
     ·三维无线网络的连通性第31-32页
     ·三维无线网络中的节点度第32-34页
   ·新理论工具第34-37页
     ·辨识码理论第34-35页
     ·空间镶嵌理论第35-36页
     ·同调论第36-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临界感知半径第39-49页
   ·概述第39-41页
   ·概率基础第41-42页
   ·基于箱覆盖的临界感知半径分析第42-44页
   ·仿真验证第44-47页
   ·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基于格的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与组织第49-71页
   ·基础知识第49-51页
     ·格的定义第49-50页
     ·格的Voronoi单元第50页
     ·球堆积和球覆盖第50-51页
   ·最优部署问题第51-52页
   ·立方格第52-55页
     ·立方格的直观说明第52-53页
     ·立方格的Voronoi单元第53-55页
   ·立方格结构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第55-61页
     ·传感器节点的坐标公式第55-57页
     ·分层部署时节点的坐标公式第57-58页
     ·网络覆盖和连通的条件第58-59页
     ·仿真演示第59-61页
   ·随机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空间组织策略第61-70页
     ·基本原理和假设第61页
     ·最近虚拟格点的计算第61-64页
     ·所属Voronoi单元ID的计算第64-65页
     ·空间组织策略第65页
     ·覆盖与连通性分析第65-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三维水下监视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生成算法第71-85页
   ·三维水下监视传感器网络模型第71-72页
   ·ETG算法的基本思想第72-73页
   ·ETG算法描述第73-79页
     ·基本假设第73页
     ·计算原理第73-77页
     ·算法执行过程第77-78页
     ·相关讨论第78-79页
   ·仿真分析第79-84页
     ·与随机部署策略的比较第79-81页
     ·与基于立方体覆盖的深度调整策略的比较第81-84页
   ·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自适应的单元内簇首选举算法第85-97页
   ·概述第85-86页
   ·随机型算法分析第86-88页
     ·基本假设第86页
     ·算法描述第86-88页
   ·自适应的随机簇首选举算法SARLE第88-93页
     ·稳定运行状态的SARLE算法第89-91页
     ·对估计值的自适应修正第91-93页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93-96页
   ·小结第96-97页
第七章 改进型分簇协议I-LEACH第97-105页
   ·分层路由协议LEACH第97-98页
   ·簇首选举算法的不准确性第98-99页
   ·改进的分簇算法I-LEACH第99-103页
     ·改进细节第99-100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00-103页
   ·小结第103-105页
结束语第105-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1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居住空间的建构--以长春市“南湖空间”为例
下一篇:异构系统数据共享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