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遗传学论文

两种小型鱼类的某些基因组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中文目录第7-12页
英文目录第12-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47页
   ·鱼类性别决定第17-37页
     ·鱼类性别决定的复杂性第17页
     ·鱼类性别决定类型第17-25页
       ·性染色体决定第18-20页
       ·多基因决定第20-21页
       ·基因型-环境共同决定第21-25页
     ·研究鱼类性别遗传决定的方法第25-31页
       ·性连锁性状第25页
       ·染色体分析第25-26页
       ·染色体遗传操作第26-28页
       ·种间杂交第28页
       ·诱导鱼类性反转并交配第28-29页
       ·分子标记第29-31页
     ·从鱼类中寻找可能的性别相关基因第31-36页
       ·SRY 与ZFY第31-32页
       ·重复序列第32页
       ·Sox 家族第32-34页
       ·DMY/DMRT1Y第34-35页
       ·其它性别相关基因第35-36页
     ·鱼类性别研究的意义第36-37页
   ·遗传标记用于鱼类种质资源的遗传分析第37-44页
     ·用于鱼类群体遗传分析的遗传标记的度量指标第37-41页
     ·鱼类杂交渐渗的遗传分析第41-44页
   ·鱼类实验动物的研究第44-47页
第二章 大鳞副泥鳅野生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第47-61页
   ·引言第47页
   ·材料与方法第47-51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7-48页
     ·主要试剂第48页
     ·材料来源第48-49页
     ·总DNA 的提取第49-50页
     ·微卫星座位的PCR 扩增第50页
     ·PCR 产物测序第50-51页
     ·数据统计第51页
   ·结果第51-58页
     ·微卫星座位的筛选与多态性第51-53页
     ·群体遗传多样性第53页
     ·群体遗传结构第53-56页
     ·群体间遗传关系第56-58页
   ·讨论第58-61页
     ·微卫星标记跨种扩增可行性的证实第58页
     ·大鳞副泥鳅群体的遗传变异第58-59页
     ·大鳞副泥鳅群体的遗传分化第59-61页
第三章 大鳞副泥鳅与泥鳅杂交的探讨第61-75页
   ·引言第61-62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6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62页
     ·主要试剂第62-63页
     ·材料来源及人工杂交第63-64页
     ·染色体的制备第64-65页
     ·微卫星分析第65-66页
   ·结果第66-72页
     ·人工正、反杂种的性比及育性第66-69页
     ·人工杂种的微卫星分析第69-71页
     ·野生群体的微卫星分析第71-72页
   ·讨论第72-75页
     ·自然界中大鳞副泥鳅与泥鳅的杂交行为第72-73页
     ·鱼类杂种的育性第73-74页
     ·从杂种的性比中探讨性别决定机制第74-75页
第四章 大鳞副泥鳅雌核发育及性别决定的研究第75-88页
   ·引言第75-76页
   ·材料与方法第76-79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76页
     ·主要试剂第76页
     ·实验材料来源第76-77页
     ·配子的收集及紫外线UV 照射精子第77页
     ·温度休克处理第77-78页
     ·鱼类的饲养及性比的统计第78-79页
     ·雌核发育子代的微卫星分析第79页
   ·结果第79-86页
     ·诱导大鳞副泥鳅雌核发育条件的优化第79-82页
     ·雌核发育子代的微卫星及染色体分析第82-84页
     ·雌核发育子代的性比第84-86页
   ·讨论第86-88页
     ·诱导大鳞副泥鳅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第86页
     ·冷休克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的局限性第86页
     ·从子代的性比探讨大鳞副泥鳅的性别决定类型第86-87页
     ·环境因子对大鳞副泥鳅性别决定的影响第87-88页
第五章 大鳞副泥鳅Sox 基因及在性腺分化中可能的作用第88-108页
   ·引言第88-89页
   ·材料与方法第89-93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89页
     ·主要试剂第89页
     ·Sox 基因的PCR 扩增第89-90页
     ·RT-RCR 分析第90-91页
     ·特异DNA 片段的纯化第91页
     ·高效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91-92页
     ·特异DNA 片段的克隆第92页
     ·序列分析及系统树的构建第92-93页
   ·结果第93-103页
     ·SoxN 和Sox9 引物的扩增、测序及分析第93-97页
     ·系统聚类分析第97-99页
     ·Sox 基因在两种泥鳅及杂种性腺中的表达第99-103页
   ·讨论第103-108页
     ·大鳞副泥鳅Sox 直系同源基因第103-104页
     ·鱼类Sox 基因的加倍第104-105页
     ·Sox8 和Sox9 在鱼类性腺中的表达第105-106页
     ·性别相关基因在鱼类杂种的性腺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第106-108页
第六章 稀有鮈鲫性别决定类型的初步研究第108-119页
   ·引言第108页
   ·材料与方法第108-111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108-109页
     ·主要试剂第109页
     ·试验材料第109页
     ·鲤鱼精子的遗传失活及人工受精第109-110页
     ·稀有鮈鲫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的诱导第110页
     ·雌核发育鱼苗的人工转性及F_2子代的获得第110-111页
     ·雌核发育子代的微卫星及染色体分析第111页
   ·结果第111-116页
     ·稀有鮈鲫雌核发育子代的鉴定第111-112页
     ·稀有鮈鲫雌核发育子代人工转性的研究第112-113页
     ·稀有鮈鲫雌核发育子代的母性遗传第113-115页
     ·稀有鮈鲫雌核发育子代的性比第115-116页
   ·讨论第116-119页
     ·从雌核发育F1子代的性比中判断稀有鮈鲫的性别决定类型第116页
     ·从F_2子代的性比中判断稀有鮈鲫的性别决定类型第116-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54页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目录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视频图像的光流计算方法研究
下一篇:电子票据规则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