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稳定性力学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半填半挖路基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国内外山区路基边坡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路基边坡破坏机制研究 | 第13-14页 |
| ·边坡岩土力学研究 | 第14-16页 |
| ·路基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 | 第16-19页 |
| ·路基边坡稳定性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19-2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 第2章 半填半挖路基边坡分类及变形破坏分析 | 第21-33页 |
| ·影响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第21-23页 |
| ·岩土性质及交接面结构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外因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半填半挖路基边坡分类目的及原则 | 第23页 |
| ·分类目的 | 第23页 |
| ·分类原则 | 第23页 |
| ·半填半挖路基边坡分类 | 第23-29页 |
| ·高陡交接面路基边坡和普通交接面路基边坡 | 第24-25页 |
| ·岩质交接面路基边坡 | 第25-26页 |
| ·土质交接面路基边坡 | 第26-28页 |
| ·特殊岩土质交接面路基边坡 | 第28-29页 |
| ·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的工程地质模式及破坏类型 | 第29-33页 |
| ·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的工程地质模式 | 第29-30页 |
| ·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的破坏类型 | 第30-33页 |
| 第3章 填挖交接面力学参数取值研究 | 第33-48页 |
| ·影响交接面岩土力学参数的主要因素 | 第33-34页 |
| ·交接面岩土力学参数选取方法 | 第34-35页 |
| ·岩土力学参数试验数据的传统处理方法 | 第35-37页 |
| ·土工数据的预处理 | 第35页 |
| ·岩土力学参数选取的常规方法 | 第35-37页 |
| ·岩土力学参数试验数据的随机-模糊处理方法 | 第37-42页 |
| ·隶属函数 | 第37-38页 |
| ·模糊度权重的讨论 | 第38页 |
| ·随机模糊统计的计算式 | 第38-40页 |
| ·岩土抗剪强度的随机模糊线性回归方法 | 第40-42页 |
| ·溆浦连接线岩土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42-46页 |
| ·岩土抗剪强度的随机模糊线性回归方法 | 第42-44页 |
| ·岩土抗剪强度的随机模糊线性回归方法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4章 边坡稳定性多因素正交敏感性分析 | 第48-70页 |
| ·正交试验设计基本原理 | 第48-49页 |
| ·试验设计方法概述 | 第48页 |
|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概述 | 第48-49页 |
| ·正交试验方法在边坡稳定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49-53页 |
| ·影响半填半挖路基边坡稳定的因素及其水平选择 | 第50-51页 |
| ·正交表的选用 | 第51-52页 |
| ·正交试验结果的数据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 ·试验指标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 | 第53-55页 |
| ·普通交接面路基边坡稳定正交敏感性分析 | 第55-62页 |
| ·工况1 的正交敏感性分析 | 第55-57页 |
| ·工况2 的正交敏感性分析 | 第57-58页 |
| ·工况3 的正交敏感性分析 | 第58-59页 |
| ·不同因素对普通交接面路基边坡稳定的影响趋势 | 第59-62页 |
| ·高陡交接面路基边坡稳定正交敏感性分析 | 第62-68页 |
| ·工况4 的正交敏感性分析 | 第62-63页 |
| ·工况5 的正交敏感性分析 | 第63-65页 |
| ·工况6 的正交敏感性分析 | 第65-66页 |
| ·不同因素对高陡交接面路基边坡稳定的影响趋势 | 第66-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5章 邵怀高速公路溆浦连接线稳定性分析 | 第70-82页 |
| ·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及自然地理条件 | 第70-74页 |
| ·地形地貌 | 第70页 |
| ·地层岩性 | 第70-71页 |
|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71-72页 |
| ·水文地质 | 第72-73页 |
| ·气候 | 第73页 |
| ·施工条件 | 第73页 |
| ·不良区域 | 第73-74页 |
| ·路基边坡断面的选取及岩土参数的确定 | 第74-75页 |
| ·岩土力学参数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75-76页 |
| ·几何参数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76-79页 |
| ·雨水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79-80页 |
| ·有关断面的合理建议 | 第80-82页 |
| 结语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