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正文 | 第9-31页 |
1 临床资料 | 第9页 |
·病例来源及分组 | 第9页 |
·一般资料 | 第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14页 |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分期标准 | 第10页 |
·鉴别诊断 | 第10-11页 |
·纳入标准 | 第11页 |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脱落与剔除标准 | 第11页 |
·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治疗组 | 第12页 |
·对照组 | 第12页 |
·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疗效评定及标准 | 第13页 |
·统计方法 | 第13-1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4-18页 |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 第14页 |
·两组疼痛程度目测类比评分法(VAS)的比较 | 第14-15页 |
·两组治疗前后肿胀程度的比较 | 第15-16页 |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定 | 第16页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16-17页 |
·性别对疗效的影响 | 第17页 |
·中风类别对疗效的影响 | 第17-18页 |
4 讨论 | 第18-30页 |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 第18-21页 |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 第21-23页 |
·目前针灸及其相关治疗肩手综合征概况 | 第23-25页 |
·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机理探讨 | 第25-27页 |
·影响针刺疗效因素 | 第27-28页 |
·临床体会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附录 | 第34-38页 |
综述 | 第38-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