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孟和思想述评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11页 |
|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二) 自由主义思想原则 | 第9-11页 |
| 1. 个人主义原则 | 第9页 |
| 2. 自由原则 | 第9页 |
| 3. 平等原则 | 第9-10页 |
| 4. 民主原则 | 第10-11页 |
| 一、政治思想——追求民治制度 | 第11-23页 |
| (一) 平等观 | 第14-16页 |
| (二) 自由观 | 第16-17页 |
| (三) 国家政治观 | 第17-23页 |
| 二、个人观——关注“人”的状况 | 第23-28页 |
| (一) 关注普通人 | 第23-24页 |
| (二) 个人主义思想 | 第24-28页 |
| 三、教育思想——“教育救国”倾向明显 | 第28-35页 |
| (一) 学校教育观 | 第29-31页 |
| (二) 功利主义教育观 | 第31页 |
| (三) 教育社会学思想 | 第31-35页 |
| 四、科学思想——“科学研究乃是立国基础” | 第35-39页 |
| (一) 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 第35-36页 |
| (二) 反西方宗教观 | 第36-39页 |
| 结语 | 第39-43页 |
| (一) 陶孟和思想的渊源 | 第39-41页 |
| 1. 教育背景 | 第39页 |
| 2. 时代背景 | 第39-40页 |
| 3. 交往群 | 第40-41页 |
| (二) 陶孟和思想的特点 | 第41-42页 |
| 1. 工具主义 | 第41页 |
| 2. 理想主义 | 第41-42页 |
| (三) 对陶孟和思想的评价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