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涂料轧染工艺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6页 |
| ·涂料 | 第9-12页 |
| ·涂料的光学性质及应用性能 | 第9-10页 |
| ·涂料超细化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常规涂料着色机理 | 第11-12页 |
| ·阳离子改性剂 | 第12-15页 |
| ·阳离子改性剂的种类 | 第12页 |
| ·阳离子改性剂与棉纤维的反应机理 | 第12-14页 |
| ·阳离子改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实验 | 第16-23页 |
| ·实验材料、药品与仪器 | 第16-18页 |
|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 ·实验药品 | 第16-17页 |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17-18页 |
| ·超细涂料两浴两步法染色 | 第18-19页 |
| ·阳离子改性工艺 | 第18-19页 |
| ·超细涂料染色工艺 | 第19页 |
| ·超细涂料一浴一步法染色 | 第19-20页 |
| ·染液的配制 | 第19页 |
| ·超细涂料染色工艺 | 第19-20页 |
| ·颜料的粒径及分布的测定 | 第20页 |
| ·颜料粒子表面 Zeta 电位的测定 | 第20页 |
| ·棉织物表面 Zeta 电位的测定 | 第20-21页 |
| ·棉织物的前处理 | 第20页 |
| ·棉织物阳离子化处理 | 第20页 |
| ·Zeta 电位的测量 | 第20-21页 |
| ·超细涂料染色效果的测定 | 第21-23页 |
| ·颜色性质的测定 | 第21页 |
| ·颜色深度 | 第21页 |
| ·色度值 | 第21页 |
| ·色牢度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3-56页 |
| ·超细涂料两浴两步法轧染工艺 | 第23-40页 |
| ·棉织物的阳离子改性 | 第23-28页 |
| ·改性液pH 值对染色织物K/S 值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改性剂浓度对染色织物K/S 值的影响 | 第24-27页 |
| ·汽蒸温度和时间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 ·阳离子改性棉织物的染色 | 第28-38页 |
| ·染液pH 值对染色K/S 值的影响 | 第28-29页 |
| ·电解质对染色的影响 | 第29-30页 |
| ·粘合剂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涂料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 第31-38页 |
| ·阳离子改性对棉织物Zeta 电位的影响 | 第38-40页 |
| ·超细涂料一浴一步法轧染工艺 | 第40-53页 |
| ·固色方法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 第40页 |
| ·汽蒸温度和时间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改性剂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 ·粘合剂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涂料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 第46-53页 |
| ·超细涂料两浴两步法与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比较 | 第53-56页 |
| ·改性剂用量的比较 | 第53页 |
| ·染色深度的比较 | 第53-54页 |
| ·染色棉织物色牢度的比较 | 第54-55页 |
| ·染色棉织物色度值的比较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