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主题、选题的理由 | 第8-9页 |
二、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二章 金融业经营模式分析 | 第11-18页 |
第一节 概念解析 | 第11-13页 |
一、分业经营模式 | 第11页 |
二、混业经营模式 | 第11-12页 |
三、两种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混业经营模式的类型 | 第13-15页 |
一、全能银行制 | 第13-14页 |
二、金融控股集团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混业经营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点 | 第15-18页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第15-16页 |
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国外金融体系发展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8-24页 |
一、德国全能型银行发展模式分析 | 第18-20页 |
二、日本混业经营模式分析 | 第20-21页 |
三、美国金融混业一分业一再混业的历程及其启示 | 第21-24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构想 | 第24-36页 |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历史回顾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 | 第26-30页 |
一、实行混业经营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 第26-27页 |
二、实行混业经营是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提高经营效率的需要 | 第27页 |
三、实行混业经营是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的需要 | 第27-28页 |
四、实行混业经营是适应我国金融创新发展趋势的需要 | 第28页 |
五、实行混业经营是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需要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推进混业经营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32页 |
一、金融政策调整为混业经营提供了支持与便利 | 第30页 |
二、宏观调控的加强为混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30-31页 |
三、金融机构竞争力的提高为混业经营奠定了微观基础 | 第31页 |
四、高科技和网络为金融混业经营提供技术保障和捷径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我国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阶段性战略选择——金融控股公司 | 第32-36页 |
一、金融控股集团的优势分析 | 第32-33页 |
二、我国适宜采用的过渡模式——金融控股公司 | 第33-36页 |
第五章 推进混业经营过程中的配套改革与相关政策建议 | 第36-40页 |
第一节 建立完善的外部保障体系 | 第36-38页 |
一、健全并拓宽法律框架体系 | 第36页 |
二、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 第36-37页 |
三、重视人才培养,为混业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 第37页 |
四、采取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 | 第37页 |
五、完善计算机系统,增强抗风险能力 | 第37页 |
六、针对我国出现的金融控股集团的端倪,制定控股公司的监管办法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的微观基础 | 第38-40页 |
一、改革国有银行产权制度 | 第38-39页 |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9页 |
三、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 第39-40页 |
总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2-43页 |
谢辞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