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石油的组成、性质与分析论文

减压渣油氮化物的分离与分析鉴定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5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油品中氮化物的类型与分布的研究概况第11-12页
   ·油品中氮化物分离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2-19页
     ·酸、碱萃取精制法第13-14页
     ·配合法第14-15页
     ·离子交换树脂法第15-16页
     ·柱层析色谱法第16-17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7页
     ·组合分离方法第17-18页
     ·微生物脱氮第18-19页
   ·油品中氮化物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油品中碱性氮化物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9页
     ·油品中总氮化物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油品中氮化物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红外光谱法(IR)第22页
     ·高分辨质谱法第22-23页
     ·GC/MS 定性第23页
     ·特殊保留指数—PACI 定性第23页
     ·连用技术定性第23-24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概述第25-37页
   ·引言第25-26页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6-27页
   ·实验原料油第27-29页
   ·实验原理第29-30页
   ·减压蒸馏步骤第30-31页
     ·原料油的常压蒸馏第30页
     ·原料油的减压蒸馏第30-31页
   ·树脂及其分离减渣氮化物条件筛选步骤第31-33页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性能改进步骤第33-34页
     ·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第33页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减渣氮化物第33-34页
   ·离子交换树脂-硅胶组合分离减渣氮化物步骤第34-35页
   ·碱氮及分离效果计算方法第35-36页
     ·减压渣油碱氮测定方法第35-36页
     ·碱氮分离效果计算方法第36页
   ·减渣组分氮化物结构表征第36-37页
第三章 树脂处理及其分离减渣氮化物的条件筛选第37-56页
   ·引言第37页
   ·实验概述第37页
   ·树脂及其分离减渣氮化物条件筛选第37-47页
     ·离子交换树脂的筛选第37-40页
     ·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方法的选择第40-42页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油样后洗脱剂的选择第42-45页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油样后洗脱方式的选择第45-47页
   ·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性能改进第47-51页
     ·改进后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委内瑞拉减渣氮化物第47-49页
     ·改进后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辽河减渣氮化物第49-50页
     ·改进后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减渣氮化物结论第50-51页
   ·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性能改进第51-54页
     ·改进后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委内瑞拉减渣氮化物第51-53页
     ·改进后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辽河减渣氮化物第53-54页
     ·改进后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减渣氮化物结论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离子交换树脂-硅胶组合分离减渣中氮化物第56-63页
   ·引言第56页
   ·实验概述第56页
   ·离子交换树脂-硅胶组合分离减渣氮化物流程第56-57页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硅胶组合分离减渣氮化物第57-62页
     ·组合分离委内瑞拉减压渣油氮化物第57-58页
     ·委内瑞拉减压渣油分离组分红外谱图分析第58-60页
     ·组合分离辽河减压渣油氮化物第60页
     ·辽河减压渣油分离组分红外谱图分析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FT-ICR MS 用于减渣氮化物的分析鉴定第63-86页
   ·引言第63页
   ·实验概述第63页
   ·FT-ICR MS 操作条件第63-64页
   ·FT-ICR MS 数据处理方法第64页
   ·FT-ICR MS 应用于委内瑞拉减渣氮化物分析第64-75页
     ·委内瑞拉减渣各组分质谱总图分析第64-66页
     ·委内瑞拉减渣酸性分片段质谱图分析第66-69页
     ·委内瑞拉减渣碱性分片段质谱图分析第69-72页
     ·委内瑞拉减渣中性分片段质谱图分析第72-75页
   ·FT-ICR MS 应用于辽河减渣氮化物分析第75-84页
     ·辽河减渣各组分质谱总图分析第75-76页
     ·辽河减渣酸性分片段质谱图分析第76-79页
     ·辽河减渣碱性分片段质谱图分析第79-82页
     ·辽河减渣中性分片段质谱图分析第82-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结论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劣质重油胶体稳定性及对热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高铁酸钾的制备及其在劣质柴油脱硫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