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生物学论文

林可霉素产生菌的基因改造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7页
   ·林可霉素研究进展第12-20页
     ·林可霉素及产生菌概述第12-13页
     ·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过程第13-15页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第15-19页
     ·黑色素生物合成基因melC第19-20页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及其基因研究进展第20-25页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结构及特性第20-21页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调控第21-23页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作用机制第23-24页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及其基因的应用第24-25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第25-27页
     ·研究背景第25页
     ·立题依据第25-2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7-35页
   ·实验材料第27-30页
     ·菌种与质粒第27页
     ·培养基第27-28页
     ·试剂第28-29页
     ·溶液第29页
     ·主要仪器第29-30页
   ·实验方法第30-35页
     ·大肠杆菌质粒DNA小量提取第30页
     ·链霉菌总DNA的提取第30-31页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DNA转化第31-32页
     ·DNA酶切和连接第32页
     ·DNA电泳和凝胶片段回收第32页
     ·PCR反应第32-33页
     ·接合转移实验及双交换菌株的筛选第33-34页
     ·链霉菌VHb表达的CO结合试验第34页
     ·林可链霉菌发酵及检测操作的实验方法第34-35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5-62页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林可霉素高产菌株的筛选模型第35-48页
     ·基因片段的获取第35-38页
     ·重组质粒pHAKG132的构建第38-43页
     ·接合转移实验第43页
     ·双交换菌株的筛选及验证第43-45页
     ·重组菌株发酵产物的HPLC分析第45-46页
     ·小结及讨论第46-48页
   ·林可链霉菌黑色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失活和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第48-62页
     ·基因片段的获得第48-51页
     ·重组质粒pYHT04的构建第51-56页
     ·接合转移实验第56页
     ·双交换菌株的筛选第56-57页
     ·vgb基因在林可链霉菌中表达的CO结合试验分析第57-58页
     ·重组菌株发酵产物分析第58-60页
     ·小结及讨论第60-62页
第四章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陆云文学思想探微
下一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水分布及排水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