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1917年以前——研究的萌芽阶段 | 第8页 |
二、1917年至1990年代以前——讲究发展深入期 | 第8-9页 |
三、1990年以后—研究的全面繁荣期 | 第9-12页 |
第一章 陆云的家世生平与思想 | 第12-22页 |
第一节 家世生平与著述 | 第12-15页 |
第二节 陆云思想性格综述 | 第15-22页 |
第二章 陆云的文学创作论 | 第22-36页 |
第一节 陆云的文学创作 | 第22-26页 |
第二节 创作功用论与重情的创作观 | 第26-31页 |
第三节 内容与形式美并重的创作观 | 第31-36页 |
第三章 陆云的文学批评观 | 第36-47页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繁荣的时代背景 | 第36-41页 |
第二节 尚“清”的文学批评观 | 第41-44页 |
第三节 以“深情”为标准的批评观 | 第44-47页 |
第四章 陆云尚“清”的审美思想综述 | 第47-58页 |
第一节 尚“清”的审美思想的成因 | 第47-49页 |
第二节 陆云尚“清”的审美思想的内涵 | 第49-55页 |
第三节 陆云尚“清”审美思想的意义 | 第55-58页 |
第五章 陆云文学理论的影响 | 第58-66页 |
第一节 对陆机的影响 | 第58-62页 |
第二节 对六朝文学的影响 | 第62-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