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 ·研究的背景与动机 | 第6-7页 |
| ·研究的目的与范围 | 第7页 |
|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 第7-8页 |
| ·论文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0页 |
| 第二章 相关文献探讨 | 第10-17页 |
| ·报童问题 | 第10-12页 |
| ·传统报童问题的意义及特征 | 第10-11页 |
| ·扩展报童问题的相关研究探讨 | 第11-12页 |
| ·含有不良品在可退货策略下相关研究探讨 | 第12-14页 |
| ·两级供应链相关研究探讨 | 第14-16页 |
| ·合作的动机 | 第14-15页 |
| ·两级供应链存货模型的相关研究探讨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连续型需求的可退货单周期产品的最佳订购量 | 第17-30页 |
| ·问题描述 | 第17-18页 |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18页 |
| ·模型符号说明 | 第18-19页 |
| ·数学模型 | 第19-25页 |
| ·模型A—零售商与供应商不合作情况下的模型 | 第19-22页 |
| ·模型B—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情况下的模型 | 第22-24页 |
| ·两种模型下的最佳订购量及供应链总体收益分析与比较 | 第24-25页 |
| ·案例分析 | 第25-27页 |
| ·模型A—零售商独立情况下的最佳订购量及利润分析 | 第25-26页 |
| ·模型B—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情况下的最佳订购量及总利润分析 | 第26-27页 |
| ·灵敏度分析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离散型需求的可退货单周期产品的最佳订购量 | 第30-45页 |
| ·问题描述 | 第31-32页 |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2页 |
| ·模型符号说明 | 第32-33页 |
| ·数学模型 | 第33-42页 |
| ·模型A—零售商与供应商不合作情况下的模型 | 第33-38页 |
| ·模型B—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情况下的模型 | 第38-41页 |
| ·两种模型下的最佳订购量及供应链总体收益分析与比较 | 第41-42页 |
| ·灵敏度分析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5页 |
| ·贡献 | 第45-46页 |
| ·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