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树形大分子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1-32页 |
| ·硅胶的性能特点及表面改性 | 第11-15页 |
| ·硅胶的性能特点 | 第11-12页 |
| ·硅胶的表面改性 | 第12-15页 |
| ·树形大分子合成及结构、性能特点 | 第15-18页 |
| ·概述 | 第15页 |
| ·树形大分子的合成方法 | 第15-17页 |
| ·树形大分子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 第17-18页 |
| ·树形大分子/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 ·以聚酰胺-胺(PAMAM)型树形大分子为配体的树形大分子/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以聚丙烯亚胺(PPI)型树形大分子为配体的树形大分子/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以碳硅烷/硅烷树形大分子为配体的树形大分子/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其它树形大分子为配体的树形大分子/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 ·树形大分子固载化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 ·以聚合物为载体的树形大分子固载化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 ·以硅胶为载体的树形大分子固载化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 ·本研究的必要性及拟开展的工作 | 第29-32页 |
| ·本研究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 ·本文拟开展的工作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硅胶锚合聚酰胺-胺类树形大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 第32-46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3页 |
| ·硅胶锚合PAMAM 型类树形大分子的合成 | 第33-36页 |
| ·硅胶锚合PAMAM 型类树形大分子的合成路线 | 第33-34页 |
| ·活化硅胶的制备 | 第34页 |
| ·SiO_2-G0 的合成 | 第34页 |
| ·SiO_2-G0.5 的合成 | 第34页 |
| ·SiO_2-G1.0 的合成 | 第34页 |
| ·SiO_2-G1.5 的合成 | 第34-35页 |
| ·SiO_2-G2.0 的合成 | 第35页 |
| ·SiO_2-G2.5 的合成 | 第35页 |
| ·SiO_2-G3.0 的合成 | 第35页 |
| ·SiO_2-G3.5 的合成 | 第35页 |
| ·SiO_2-G4.0 的合成 | 第35-36页 |
| ·硅胶锚合PAMAM 型类树形大分子表面氨基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硅胶表面羟基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接枝率的测定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 ·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36-37页 |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7-39页 |
| ·热重分析表征 | 第39-41页 |
| ·扫描电镜表征 | 第41-42页 |
| ·孔结构分析 | 第42-44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4-45页 |
| ·本章结论 | 第45-46页 |
| 第三章 硅胶锚合聚酰胺-胺型类树形大分子的吸附性能 | 第46-72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实验部分 | 第46-7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6-47页 |
| ·静态饱和吸附容量的测定 | 第47-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 ·动态吸附性能测定 | 第50-70页 |
| ·对Au~(3+)的动态吸附 | 第50-54页 |
| ·对Pd~(2+)的动态吸附 | 第54-57页 |
| ·对Pt~(4+)的动态吸附 | 第57-60页 |
| ·对Ag~+的动态吸附 | 第60-62页 |
| ·对Cu~(2+)的动态吸附 | 第62-65页 |
| ·对Hg~(2+)的动态吸附 | 第65-70页 |
| ·本章结论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