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本文所用主要符号 | 第17-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26页 |
·烧结Nd-Fe-B永磁材料 | 第18-20页 |
·概述 | 第18-19页 |
·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制造工艺 | 第19页 |
·烧结 Nd-Fe-B永磁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与应用 | 第19-20页 |
·烧结 Nd-Fe-B永磁材料加工方法 | 第20-22页 |
·车削加工 | 第21页 |
·磨削加工 | 第21页 |
·电火花加工 | 第21-22页 |
·超声波加工 | 第22页 |
·超声辅助电火花加工 | 第22页 |
·仿真技术在磨削加工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计算机仿真技术 | 第23页 |
·磨削加工中的仿真技术 | 第23-24页 |
·磨削加工中仿真的意义 | 第24页 |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振动辅助端面磨削的研究 | 第26-40页 |
·超声振动磨削 | 第26-31页 |
·超声振动磨削类型和加工特点 | 第26-27页 |
·恒压力径向振动辅助端面磨削 | 第27页 |
·恒压力径向振动辅助端面磨削理论分析 | 第27-31页 |
·磨削力理论分析 | 第28-30页 |
·磨削速度理论分析 | 第30-31页 |
·金属切除率的实验研究 | 第31-38页 |
·恒压力径向振动辅助端面磨削实验装置 | 第31-33页 |
·砂轮的选取 | 第31-32页 |
·恒压力磨削装置 | 第32-33页 |
·金属切除率的影响因素 | 第33-38页 |
·磨削力和磨削速度对金属切除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超声振动对金属切除率的影响 | 第35页 |
·磨削液对金属切除率的影响 | 第35-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磨削温度场的理论研究 | 第40-54页 |
·端面磨削温度场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假设条件 | 第40-41页 |
·温度场模型建立 | 第41-43页 |
·无限长匀质绝缘杆传热问题 | 第41-42页 |
·磨削区温度场模型 | 第42-43页 |
·磨削温度测量实验 | 第43-48页 |
·实验设备 | 第44-46页 |
·实验条件 | 第46-47页 |
·实验方案 | 第47-48页 |
·磨削表面温度场理论计算 | 第48-49页 |
·热源强度的计算 | 第48页 |
·时间τ的确定 | 第48页 |
·恒压力径向振动辅助端面磨削温度场的计算 | 第48页 |
·普通恒压力端面磨削温度场的计算 | 第48-49页 |
·磨削温度理论值和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磨削烧伤预测 | 第50-53页 |
·磨削力实验研究 | 第51-52页 |
·实验条件 | 第51页 |
·实验方案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分析和磨削烧伤预测 | 第52-53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磨削烧伤预测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 第54-66页 |
·振动辅助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理论分析 | 第54-56页 |
·纵向振动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分析 | 第54页 |
·径向振动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分析 | 第54-56页 |
·磨削用量对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 | 第55页 |
·径向振动对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磨削表面粗糙度的预测 | 第56-64页 |
·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 第56-59页 |
·BP网络模型 | 第57页 |
·BP网络的学习 | 第57-58页 |
·BP网络的学习算法 | 第58-59页 |
·BP人工神经网络设计 | 第59-61页 |
·输入输出层的设计 | 第60页 |
·隐含层设计 | 第60页 |
·两层 BP神经网络结构 | 第60-61页 |
·神经网络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网络训练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神经网络的预测与实验验证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磨削加工仿真技术研究 | 第66-84页 |
·磨削仿真过程 | 第66-67页 |
·仿真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67-72页 |
·仿真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68页 |
·仿真系统编程语言 | 第68-69页 |
·仿真系统混合编程 | 第69-72页 |
·VB和 MATLAB混合编程的实现 | 第70-72页 |
·OpenGL编程与Visual C++6.0事件编程 | 第72页 |
·仿真系统的运算与预测 | 第72-83页 |
·磨削温度场的仿真 | 第72-76页 |
·磨削温度场数学模型 | 第73页 |
·磨削时工件的传热学模型 | 第73-74页 |
·磨削温度场界面设计 | 第74-75页 |
·磨削温度场软件实现 | 第75-76页 |
·磨削表面粗糙度的预测仿真 | 第76-79页 |
·磨削力的预测仿真 | 第79-83页 |
·磨削过程仿真与材料去除率的仿真运算 | 第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