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一 综述 | 第9-17页 |
| 1 估测的界定和分类 | 第9-10页 |
| 2 估测研究的历史 | 第10-11页 |
| ·萌芽时期 | 第10页 |
| ·发展时期 | 第10-11页 |
| 3 估测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 ·估测能力随年龄的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 ·估测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 4 估测教育干预的研究成果 | 第13-15页 |
| 5 估测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 6 估测研究存在的局限 | 第16-17页 |
| 二 问题提出 | 第17-19页 |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2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3 研究的总体构想 | 第18页 |
| 4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5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 三 研究一 | 第19-26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 2 研究工具 | 第19页 |
| 3 研究对象和时间 | 第19-20页 |
| 4 研究程序 | 第20-21页 |
| ·测试 | 第20-21页 |
| ·计分和统计处理 | 第21页 |
| 5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 ·不同年级的估测百分误差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21-22页 |
| ·不同性别学生在不同任务类型和题目形式的估测百分误差方差分析 | 第22-24页 |
| ·青少年使用的自发策略 | 第24-26页 |
| 四 研究二 | 第26-31页 |
| 1 实验目的 | 第26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6页 |
| ·研究对象与时间 | 第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 3 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 4 训练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 ·训练材料 | 第27页 |
| ·训练步骤 | 第27页 |
| 5 研究程序 | 第27-28页 |
| 6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 7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 ·实验班与对照班估测成绩前后测比较 | 第28页 |
| ·实验班估测成绩前后测比较 | 第28-29页 |
| ·对照班估测成绩前后测比较 | 第29页 |
| ·实验班男生与女生估测成绩前后测比较 | 第29-30页 |
| ·实验班高低学业水平学生估测成绩前后测比较 | 第30-31页 |
| 五 讨论 | 第31-37页 |
| 1 青少年的估测能力特点 | 第31-34页 |
| ·青少年的估测总体状况 | 第31-32页 |
| ·估测能力的发展状况 | 第32-33页 |
| ·影响估测能力的因素 | 第33页 |
| ·青少年在估测中自发使用的策略 | 第33-34页 |
| 2 教育干预效果 | 第34-35页 |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35-36页 |
| 4 本研究对教育的几点启示 | 第36-37页 |
| 六 研究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5-46页 |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