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9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9-11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9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三) 病情轻重分级 | 第10-11页 |
(四) 实验病例标准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一) 设备及药品 | 第11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三) 观察项目与方法 | 第12-13页 |
(四) 疗效标准 | 第13-14页 |
(五) 统计方法 | 第14页 |
三、临床资料分析 | 第14-15页 |
(一) 一般情况比较 | 第14-15页 |
(二) 病情程度比较 | 第15页 |
(三)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第15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15-19页 |
(一) 疾病综合疗效结果比较 | 第15-16页 |
(二) 中医症候疗效 | 第16-17页 |
(三) 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改变情况 | 第17-18页 |
(四) 治疗前后超氧化物岐化酶、丙二醛的变化情况 | 第18页 |
(五) 安全性评价 | 第18-19页 |
实验研究 | 第19-23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9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二) 药品与试剂 | 第19页 |
(三)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9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一) 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19页 |
(二) 实验步骤 | 第19-20页 |
(三) 指标检测 | 第20页 |
(四) 统计方法 | 第20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20-23页 |
(一) 形态观察 | 第20-21页 |
(二) 模型组大鼠CAMP、E_2/T值的变化 | 第21页 |
(三) 治疗后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 第21页 |
(四) 对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 第21-22页 |
(五) 对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影响 | 第22页 |
(六) 对大鼠超氧化物岐化酶、丙二醛的影响 | 第22-23页 |
讨论 | 第23-33页 |
一、历史沿革 | 第23-24页 |
二、对本病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的认识 | 第24-25页 |
二、方药分析 | 第25-28页 |
(一) 组方配伍及方义 | 第25-26页 |
(二)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6-28页 |
三、祛白汤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28页 |
(一) 临床疗效结果显示 | 第28页 |
(二)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显示 | 第28页 |
四、祛白汤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的机理讨论 | 第28-33页 |
(一) 调节机体免疫 | 第28-30页 |
(二) 抗氧化作用 | 第30-31页 |
(三) 祛白汤防止外阴硬化性苔藓复发的其他作用探讨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综述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详细摘要 | 第44-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