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研究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绪论第7-22页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第7-8页
   ·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过程第8-9页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优势及应用第9-11页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优势第9-10页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第10-11页
   ·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研究第11-14页
     ·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研究第11-12页
     ·影响粘结滑移的因素第12-14页
     ·粘结滑移的基本概念第14页
   ·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力的组成及发展过程第14-16页
   ·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一般研究第16-17页
   ·目前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8页
 参考文献第18-22页
第2章 试验研究第22-36页
   ·试验目的第22页
   ·试验方案第22-29页
     ·试件设计及制作第22-25页
     ·材料性质第25-26页
     ·加载方案第26-28页
     ·测量方案第28页
     ·试验加载过程第28-29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9-34页
     ·试验结果描述第29-30页
     ·加载端P-S~L曲线及特征第30-32页
     ·应变分布及特征第32-34页
   ·小结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6页
第3章 方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粘结状况及粘结应力的分布第36-49页
   ·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状况分析第36-38页
     ·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状况的基本研究第36-37页
     ·圆、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的粘结状态比较第37-38页
   ·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力的计算第38-48页
     ·粘结应力平衡方程的建立第38-39页
     ·达到极限荷载Pu前钢管应变的分布规律第39-42页
     ·达到极限荷载Pu前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应力分布规律第42-45页
     ·达到极限荷载Pu前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应力分布曲线拟合第45-46页
     ·达到极限荷载Pu后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应力分布规律第46-48页
   ·小结第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第4章 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的研究第49-54页
   ·钢管混凝土界面相对滑移的状况和研究方法第49-50页
   ·滑移沿钢管纵向分布规律第50-53页
     ·达到极限荷载Pu前滑移沿钢管纵向分布规律第50-52页
     ·达到极限荷载Pu后滑移沿钢管纵向分布规律第52-53页
   ·小结第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第5章 方钢管混凝土柱界面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第54-66页
   ·本章研究内容的意义及步骤第54页
   ·平均粘结应力和加载端滑移的本构关系τ|--S~L第54-60页
     ·平均粘结应力-加载端滑移本构关系模型第54-58页
     ·试验与模拟平均粘结应力-加载端滑移曲线的对比第58-59页
     ·无量纲的本构关系第59-60页
   ·考虑位置变化的粘结应力-滑移曲线第60-64页
     ·不同锚固深度处的τ-S曲线第60-61页
     ·位置函数的确定第61-63页
     ·考虑位置变化的τ-S本构关系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9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66-68页
     ·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第66-67页
     ·滑移分布规律第67页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第67-68页
   ·本文的不足第68-69页
附录第69-70页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附录二 硕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鼢鼠胃肠道适应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张掖移动通信公司业务资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