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日常交往的概念和特征 | 第9-14页 |
(一) 日常交往的概念 | 第9-11页 |
(二) 日常交往的基本类型 | 第11-13页 |
(三) 日常交往的特征 | 第13-14页 |
二、日常交往对人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14-19页 |
(一) 日常交往是人类存在的必要条件 | 第14-16页 |
(二) 日常交往是人最重要的启蒙教育 | 第16页 |
(三) 日常交往使人的非日常活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 第16-17页 |
(四) 日常交往为人提供熟悉感、安全感和在家的感觉 | 第17-19页 |
三、日常交往对人发展的负面效应 | 第19-23页 |
(一) 日常交往不利于人的主体性和个性的生成 | 第19-20页 |
(二) 日常交往不利于形成平等的人际关系 | 第20-21页 |
(三) 日常交往阻碍着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承,限制了人的发展 | 第21-22页 |
(四) 日常交往抑制了社会化大生产,使人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 | 第22-23页 |
四、我国庞大的日常交往体系严重阻碍了人的发展 | 第23-29页 |
(一) 我国日常交往体系以宗法血缘为纽带,限制了人的发展 | 第23-25页 |
(二) 我国日常交往体系以伦理道德为本位,束缚了人的发展 | 第25-27页 |
(三) 我国日常交往体系以“人情世界”为特征,抑制了人的发展 | 第27-29页 |
五、变革日常交往,加强非日常交往,努力促进我国人的发展 | 第29-37页 |
(一) 推进文化转型,使日常交往主体由传统走向现代 | 第30-32页 |
(二) 构建“能力本位”社会,打破传统日常交往图式对人的束缚 | 第32-34页 |
(三)实现社会运行的民主化、理性化和法制化,遏制日常交往对非日常交往领域的侵蚀 | 第34-35页 |
(四)促进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的和谐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 第35-37页 |
注释 | 第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