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有效性研究

内容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概述第8-13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文献回顾第9-11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1-12页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 产业损害及产业损害幅度评估的基本理论第13-23页
 第一节 产业损害及产业损害幅度的主要概念第13-18页
  一、产业损害及产业损害幅度第13-15页
  二、倾销与产业损害的因果关系第15-16页
  三、同类产品和国内产业第16-18页
 第二节 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指标体系第18-20页
  一、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第18页
  二、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指标体系特点第18-20页
 第三节 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方法基本理论第20-22页
  一、 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方法框架体系第20-21页
  二、两种评估方法的差异分析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中国产业损害及产业损害幅度评估的现状与问题第23-31页
 第一节 中国产业损害的现状第23-25页
  一、中国产业损害的现状分析第23-24页
  二、中国产业损害的影响因素第24-25页
 第二节 中国产业损害幅度评估现状与问题第25-29页
  一、中国产业损害幅度评估的现状第25-28页
  二、中国产业损害幅度评估的问题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四章 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有效性第31-59页
 第一节 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第31-36页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第31-33页
  二、指标体系与财务指标的关联度分析第33-35页
  三、指标体系与财务指标结合的初步构想第35-36页
 第二节 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方法的有效性第36-44页
  一、简单推论法第36-37页
  二、趋势分析法第37-38页
  三、差额分析法第38-39页
  四、比较分析法第39-42页
  五、中国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方法构想第42-44页
 第三节 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指标相关性消除的有效性第44-59页
  一、分离重叠源法第45页
  二、基于相关矩阵的消除法第45-49页
  三、基于概念树的消除法第49-51页
  四、基于Six Sigma 体系的消除法第51-58页
  五、产业损害幅度评估指标相关性消除法的有效性总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语第59-61页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第59页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后记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PEG图像的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从描述性翻译理论视角比较Lady Chatterleys Lover的两个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