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目录 | 第1-11页 |
表格目录 | 第11-12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中文摘要 | 第14-18页 |
英文摘要 | 第18-23页 |
前言 | 第23-27页 |
第一章 小鼠TAp63γ及其缺失突变体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 第27-62页 |
摘要 | 第27-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8-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54页 |
·PCR扩增小鼠TAp63γ cDNA | 第40页 |
·pGEX-2TK-TAp63γ的构建 | 第40-42页 |
·pGEX-2TK-TAp63γDM1及pGEX-2TK-TAp63γDM2的构建 | 第42-43页 |
·pGEX-2TK-TAp63γ、pGEX-2TK-TAp63γDM1及pGEX-2TK-TAp63γDM2的基因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GST-TAp63γ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4-47页 |
·表达蛋白的提取与纯化 | 第47-51页 |
·GST-TAp63γ酶切条件的优化及酶切后纯化 | 第51-54页 |
3 讨论 | 第54-61页 |
·外源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54-57页 |
·外源表达蛋白的提取与纯化 | 第57-61页 |
第一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二章 小鼠TAp63γ的结构与热稳定性 | 第62-79页 |
摘要 | 第62-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实验材料 | 第63-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5页 |
·小鼠TAp63γ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66页 |
·小鼠TAp63γ的荧光光谱 | 第66-68页 |
·小鼠TAp63γ的圆二色谱及二级结构分析 | 第68-69页 |
·小鼠TAp63γ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69-73页 |
·小鼠TAp63γ的聚合态分析 | 第73-75页 |
3 讨论 | 第75-78页 |
·蛋白质的结构测定 | 第75-76页 |
·蛋白质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76-78页 |
第二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三章 小鼠TAp63γ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 第79-99页 |
摘要 | 第79-8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0-87页 |
·实验材料 | 第80-81页 |
·实验方法 | 第81-8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7-95页 |
·多克隆抗体的检测 | 第87-90页 |
·多克隆抗体的应用 | 第90-95页 |
3 讨论 | 第95-98页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95-96页 |
·多克隆抗体的检测 | 第96-98页 |
第三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四章 小鼠TAp63γ功能初步研究 | 第99-117页 |
摘要 | 第99-10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0-104页 |
·实验材料 | 第100-101页 |
·实验方法 | 第101-10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4-112页 |
·小鼠TAp63γ与靶DNA相互作用的EMSA证据 | 第104-107页 |
·小鼠TAp63γ与靶DNA相互作用的分子水平机制分析 | 第107-110页 |
·小鼠TAp63γ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110-112页 |
3 讨论 | 第112-116页 |
·基因功能的研究 | 第112-113页 |
·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 | 第113-114页 |
·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114-116页 |
第四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五章 Sj26GST的构象变化及解毒机理初步探讨 | 第117-136页 |
摘要 | 第117-11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8-123页 |
·实验材料 | 第118-1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19-1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3-132页 |
·Sj26GST的脲变性/复性 | 第123-125页 |
·Hg~(2+)对Sj26GST紫外差谱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Hg~(2+)对Sj26GST的荧光淬灭 | 第126-127页 |
·Hg~(2+)对Sj26GST圆二色谱的影响 | 第127-129页 |
·Hg~(2+)对Sj26GST的抑制效应 | 第129-132页 |
3 讨论 | 第132-135页 |
·蛋白质的构象稳定性 | 第132-133页 |
·金属离子与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133-135页 |
第五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0页 |
文献综述 p63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40-192页 |
1 引言 | 第141页 |
2 p63基因的发现 | 第141-142页 |
3 p63基因的结构 | 第142-145页 |
4 p63蛋白的组织分布 | 第145页 |
5 p63蛋白的体内周转模式 | 第145-146页 |
6 p63介导的转录调控 | 第146-154页 |
·p63识别的靶DNA序列 | 第146-149页 |
·p63介导的转录激活及转录抑制 | 第149-151页 |
·p63调控的靶基因 | 第151-154页 |
7 p63的功能 | 第154-162页 |
·p63与衰老 | 第154-157页 |
·p63与促增殖和促长寿 | 第157-159页 |
·p63与肿瘤发生 | 第159-160页 |
·p63与表皮发育 | 第160-162页 |
8 p63基因突变及其综合症 | 第162-172页 |
·p63综合症的表型 | 第162-165页 |
·p63等位基因突变及其典型综合症 | 第165-170页 |
·p63等位基因突变及其非典型综合症 | 第170页 |
·p63基因突变与综合症相关性分析 | 第170-172页 |
9 p63基因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第172-173页 |
10 参考文献 | 第173-192页 |
致谢 | 第192-194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参加的学术会议、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 第194-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