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标识系统构建研究--以成都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导言 | 第9-13页 |
·选题 | 第9-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体系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创新 | 第12-13页 |
2 标识与城市旅游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 第13-18页 |
·标识 | 第13-14页 |
·标识系统 | 第14页 |
·城市旅游 | 第14-15页 |
·城市旅游吸引物 | 第15-16页 |
·旅游标识系统 | 第16页 |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元素 | 第16-18页 |
3 构建城市旅游标识系统的必要性 | 第18-28页 |
·城市旅游发展历程的简述 | 第18-19页 |
·我国城市旅游标识系统的现状 | 第19-24页 |
·街区标识设置的落后 | 第19页 |
·缺乏色彩、符号、材质、设置的规范 | 第19-21页 |
·缺乏广泛的适应性 | 第21-22页 |
·缺少地域性的文化延续 | 第22-23页 |
·标识系统化程度低 | 第23-24页 |
·城市旅游标识系统的功能 | 第24-26页 |
·基本信息传输和导向服务 | 第24页 |
·帮助游客了解并欣赏城市的旅游资源及价值 | 第24-25页 |
·加强对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 | 第25页 |
·增强城市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 第25页 |
·教育功能 | 第25-26页 |
·构建城市旅游标识系统的意义 | 第26-28页 |
·有助于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 | 第26页 |
·提高城市旅游空间的可识别性 | 第26页 |
·促进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第26-27页 |
·有助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 | 第27-28页 |
4 城市旅游标识系统的构建 | 第28-46页 |
·城市旅游标识系统与城市标识系统的关系 | 第28页 |
·城市旅游标识系统构建的原则 | 第28-31页 |
·整体性 | 第28-29页 |
·连续性 | 第29页 |
·有机生长性 | 第29-30页 |
·可操作性 | 第30页 |
·标准性 | 第30-31页 |
·本土性 | 第31页 |
·城市旅游标识系统框架的建立 | 第31-37页 |
·城市旅游标识对象 | 第32-35页 |
·城市旅游标识本体 | 第35-36页 |
·城市旅游辅助标识 | 第36-37页 |
·城市旅游标识要素设计与设置 | 第37-42页 |
·标识构成要素 | 第37页 |
·城市旅游标识要素设计 | 第37-42页 |
·城市旅游标识系统设计程序 | 第42-46页 |
5 案例分析──成都旅游标识系统的研究 | 第46-57页 |
·成都旅游的发展概述 | 第46-47页 |
·成都市城市旅游标识对象的调查与分析 | 第47-51页 |
·区域 | 第47-48页 |
·边界 | 第48-49页 |
·路径 | 第49-50页 |
·重要节点 | 第50-51页 |
·标志物 | 第51页 |
·成都旅游标识系统现状分析 | 第51-54页 |
·目前成都旅游标识系统的建设 | 第51-5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成都旅游标识系统改进与完善 | 第54-57页 |
·标识系统化网络化 | 第54页 |
·设置历史文化名城标识 | 第54页 |
·用智能化解决人群流动性与标识固定性矛盾 | 第54-55页 |
·依据城市意象要素,完善成都市旅游标识系统 | 第55-57页 |
6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