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创新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馆藏数字资源整合概述 | 第13-31页 |
| ·馆藏数字资源 | 第13-17页 |
| ·馆藏数字资源界定 | 第13页 |
| ·馆藏数字资源分类 | 第13-14页 |
| ·馆藏数字资源特点 | 第14-16页 |
| ·数字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 第16-17页 |
| ·馆藏数字资源整合 | 第17-25页 |
| ·馆藏数字资源整合 | 第17-18页 |
| ·馆藏数字资源整合的层次 | 第18-24页 |
| ·网络整合 | 第19-20页 |
| ·系统软件的整合 | 第20-21页 |
| ·数据整合 | 第21-22页 |
| ·应用整合 | 第22-24页 |
| ·馆藏数字资源整合的原则 | 第24-25页 |
| ·馆藏数字资源整合的现状研究 | 第25-29页 |
| ·国内现状 | 第25-26页 |
| ·国外现状 | 第26-28页 |
| ·国外数字资源整合工作对我国数字资源整合工作的启示 | 第28-29页 |
| ·馆藏数字资源整合标准与规范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数据仓库技术 | 第31-43页 |
| ·数据仓库的定义和特征 | 第31-32页 |
| ·数据仓库的组成部分 | 第32-33页 |
| ·数据仓库元数据 | 第33-34页 |
| ·数据仓库的关键技术 | 第34-43页 |
| ·数据仓库建模 | 第34-38页 |
| ·概念模型设计 | 第34-35页 |
| ·逻辑模型设计 | 第35-37页 |
| ·物理模型设计 | 第37-38页 |
| ·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 | 第38-43页 |
| ·数据抽取 | 第38-40页 |
| ·数据清洗和转换 | 第40-41页 |
| ·数据加载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馆藏数字资源整合数据仓库系统的构建流程 | 第43-51页 |
| ·项目规划 | 第43-45页 |
| ·选择实施策略 | 第43页 |
| ·明确开发目标 | 第43-44页 |
| ·确定实施范围 | 第44页 |
| ·建立工程计划预算和项目时间表 | 第44-45页 |
| ·需求分析 | 第45页 |
| ·数据仓库建模 | 第45页 |
| ·数据仓库生成和应用 | 第45-48页 |
| ·ETL的实现方法 | 第46页 |
| ·ETL工具的选择标准 | 第46-48页 |
| ·数据仓库系统应用和维护 | 第48页 |
| ·馆藏数字资源整合数据仓库系统框架 | 第48-51页 |
| 第五章 馆藏数字资源整合数据仓库的构建 | 第51-65页 |
| ·Oracle数据仓库解决方案 | 第51-53页 |
| ·体系结构和性能 | 第51-53页 |
| ·使用OWB的好处 | 第53页 |
| ·试验平台 | 第53-54页 |
| ·源数据准备 | 第54页 |
| ·数据仓库设计与实现 | 第54-63页 |
| ·创建源模块和目标模块 | 第55-56页 |
| ·将元数据导入到源模块 | 第56-58页 |
| ·创建目标表 | 第58-59页 |
| ·设计映射 | 第59-61页 |
| ·数据加载 | 第61-62页 |
| ·数据清洗 | 第62页 |
| ·数据仓库应用和维护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 ·论文总结 | 第65页 |
| ·未来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