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关键词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KEY WORDS | 第7-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5页 |
1 导论 | 第15-28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15-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5-20页 |
·选题依据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23-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存在不足 | 第25-26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2 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研究进展 | 第28-44页 |
·国内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研究动态 | 第28-33页 |
·国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动态 | 第28-30页 |
·国内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研究动态 | 第30-33页 |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研究动态 | 第33-37页 |
·国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动态 | 第33-35页 |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方式的研究动态 | 第35-37页 |
·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研究的总体趋势 | 第37-43页 |
·重视中小尺度土地利用的区域综合研究 | 第37-39页 |
·耕地保护与非农用地适度增长是规划调控研究重点领域 | 第39-40页 |
·以问题为导向,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技术需要不断演进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浙江省近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规划调控分析 | 第44-85页 |
·浙江省1984-2005年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 第44-66页 |
·浙江省1984、1996、2005年土地利用状况 | 第44-51页 |
·浙江省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51-62页 |
·浙江省的耕地质量变化空间分布 | 第62-66页 |
·浙江省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调控的反思 | 第66-72页 |
·我国前两轮土地利用规划的简要回顾 | 第66-68页 |
·浙江省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回顾 | 第68-70页 |
·浙江省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成效及规划指标的“失控” | 第70-72页 |
·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方式及调控制度创新 | 第72-75页 |
·土地利用数量与空间调控方式的评析 | 第72-73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的制度创新 | 第73-75页 |
·浙江省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存在的问题 | 第75-83页 |
·规划的用途管制刚性强,难以承受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冲击 | 第75-78页 |
·非农建设用地增长较快,农村居民点总规模“不降反增 | 第78-79页 |
·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79-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4 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的理论分析 | 第85-134页 |
·编制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的背景 | 第85-88页 |
·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 第85-86页 |
·长江三角洲及浙江省的发展新趋势 | 第86-88页 |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安排 | 第88-100页 |
·规划是一种制度安排和“政府的第四种权力” | 第88-91页 |
·土地利用规划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手段,也体现为设定“土地发展权” | 第91-93页 |
·土地利用规划体现出鲜明的公共政策属性 | 第93-95页 |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关注土地资源总价值核算 | 第95-100页 |
·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的理念转变 | 第100-117页 |
·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的展望与技术创新 | 第100-101页 |
·规划重点:突出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地位 | 第101-105页 |
·规划过程:由“自上而下”指令型转向“双向互动”协商型 | 第105-107页 |
·规划目标:由“保护耕地单目标”转向“保障区域多目标发展” | 第107-110页 |
·规划方法:由“指标控制”转向“指标与空间双重控制”(分区制) | 第110-111页 |
·规划决策:拓宽公众参与范围,由“被动规划”转向“主动规划” | 第111-115页 |
·规划模式:从“终极目标型”转变为“过程导向型”(动态规划) | 第115-117页 |
·土地利用规划逐步趋向于综合性“区域空间规划” | 第117-128页 |
·国外的区域空间规划 | 第117-122页 |
·土地利用规划逐步趋向于综合性“区域空间规划” | 第122-128页 |
·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法制建设和政绩考核改革 | 第128-132页 |
·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法制建设 | 第128-130页 |
·政府绩效考核方式改革 | 第130-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5 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技术一:不同尺度的规划空间布局初步研究 | 第134-169页 |
·产业集群的发展引导用地空间布局 | 第134-145页 |
·经济发展阶段与土地利用 | 第134-137页 |
·产业集群引导城市土地利用 | 第137-140页 |
·实证尝试: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集群及其空间布局初步研究 | 第140-145页 |
·城市体系(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引导用地布局 | 第145-160页 |
·城市化进程 | 第145-149页 |
·城市空间增长与土地集约利用 | 第149-153页 |
·城市体系(城市群)空间结构布局 | 第153-156页 |
·实证尝试:浙江省环杭州湾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发展趋势 | 第156-160页 |
·采用多尺度规划同步编制方法,提高空间布局的精度 | 第160-168页 |
·多尺度规划同步编制的研究较少 | 第160-161页 |
·多尺度规划同步编制能提高空间规划的系统性和精度 | 第161-164页 |
·实证尝试:台州市路桥区沿海高速公路多尺度空间布局 | 第164-168页 |
·本章小结 | 第168-169页 |
6 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技术二:中小尺度弹性空间规划与异地数量调控研究 | 第169-190页 |
·设立城镇建设“弹性发展区”技术途径 | 第169-176页 |
·弹性空间规划 | 第169-171页 |
·设立城镇建设“弹性发展区”是编制弹性空间规划的需要 | 第171-176页 |
·完善“基本农田异地代保”与“异地补充耕地”数量调控技术 | 第176-181页 |
·跨区域“基本农田异地代保”数量调控技术及作用 | 第176-179页 |
·跨区域“异地补充耕地”数量调控技术设计 | 第179-181页 |
·构建“可转移土地发展权”制度,促进保护农用地 | 第181-188页 |
·国外的土地发展权制度 | 第181-185页 |
·“可转移土地发展权”制度的技术设计 | 第185-18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8-190页 |
7 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技术三:小尺度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研究 | 第190-217页 |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研究是新课题 | 第190-194页 |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必要性与研究动态 | 第190-193页 |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研究的困难 | 第193-194页 |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设计 | 第194-203页 |
·制作SPOT5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技术要求 | 第194-199页 |
·基于SPOT5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技术路线 | 第199-203页 |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分析模型 | 第203-208页 |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模型 | 第203-207页 |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模型 | 第207-208页 |
·实证尝试: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 | 第208-215页 |
·余杭区塘栖镇概况 | 第208-210页 |
·基于SPOT5遥感影像的余杭区塘栖镇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分析 | 第210-215页 |
·本章小结 | 第215-217页 |
8 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技术四:中小尺度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 第217-251页 |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是新领域 | 第217-224页 |
·规划实施评价是规划管理的重要环节 | 第217-219页 |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是一项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 第219-224页 |
·中小尺度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4-232页 |
·规划实施评价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导向 | 第224-227页 |
·用途管制与集约用地导向下的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7-232页 |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方法 | 第232-235页 |
·单指标评价法 | 第232页 |
·“分层式”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 第232-235页 |
·实证尝试:浙江省上虞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 | 第235-247页 |
·上虞市概况 | 第235-238页 |
·上虞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 | 第238-247页 |
·本章小结 | 第247-251页 |
9 结论与讨论 | 第251-255页 |
·主要结论 | 第251-253页 |
·讨论:需要进一步深化的研究内容 | 第253-255页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255-271页 |
致谢(ACKNOWLEDGEMENTS) | 第271-273页 |
个人简历与发表论文(VITA&PUBLICATIONS) | 第273-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