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对重要性的社会选择研究及在中国基层选举中的应用
图序 | 第1-6页 |
表序 | 第6-7页 |
内容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本文的构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社会选择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5-29页 |
·社会选择学科的框架建立时期 | 第15-17页 |
·社会选择理论的内涵发展时期 | 第17-18页 |
·社会选择理论研究的应用扩张时期 | 第18-20页 |
·多学科的交叉给社会选择理论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 第19-20页 |
·实证研究使社会选择更接近社会生活实际 | 第20页 |
·阿罗定理的启示及其引发的争议 | 第20-25页 |
·从不可能定理中的个体选择充分自由性条件进行修改 | 第22-24页 |
·定义新的约束条件 | 第24页 |
·理性条件修改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9页 |
第三章 基于相对重要性矩阵的社会选择方法 | 第29-45页 |
·投票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社会选择的规则及投票悖论 | 第31-34页 |
·一致同意规则 | 第31-32页 |
·多数票规则 | 第32页 |
·投票悖论(孔多塞悖论)以及投票悖论发生的概率 | 第32-34页 |
·个体策略充分自由与群体理性 | 第34-36页 |
·常用的社会选择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36-38页 |
·相对重要性与基于相对重要性矩阵的社会选择方法 | 第38-43页 |
·问题架构 | 第38页 |
·相对重要性矩阵及基于相对重要性矩阵的算法步骤 | 第38-40页 |
·应用举例 | 第40-41页 |
·对3.3中婚姻选择的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相对重要性方法选择结果的一致性度量 | 第45-57页 |
·社会选择结果的一致性及度量 | 第45-47页 |
·社会选择结果一致性的概念 | 第45-46页 |
·一致性度量 | 第46-47页 |
·基于角度偏差的一致性研究 | 第47-5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角度偏差法应用举例 | 第49-52页 |
·相对重要性矩阵法选择结果的一致性判断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五章 基于相对重要性的委员会选举矩阵模型研究 | 第57-75页 |
·委员会以及委员会决策应用 | 第57-59页 |
·委员会定义 | 第57-58页 |
·委员会分类 | 第58页 |
·委员会决策的特点 | 第58-59页 |
·委员会选举的投票方式 | 第59-61页 |
·委员会选举投票方式的类型 | 第59-60页 |
·委员会选举应当满足的定理 | 第60-61页 |
·委员会选举的矩阵模型 | 第61-66页 |
·模型建立 | 第61-63页 |
·矩阵模型与其他模型的转化 | 第63-65页 |
·矩阵模型应用举例 | 第65-66页 |
·矩阵模型下的相对重要性分析 | 第66-68页 |
·矩阵选举中的重要性比较 | 第66-67页 |
·相对重要性分析应用举例 | 第67-68页 |
·模糊判断下的委员会选举矩阵模型 | 第68-72页 |
·区间判断下与区间判断矩阵 | 第68-69页 |
·区间判断下排序求解推导 | 第69-70页 |
·可疑点定理及可疑点组合法的求解步骤 | 第70-71页 |
·区间判断下的委员会矩阵模型分析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六章 社会选择中的法定人数 | 第75-91页 |
·国内外选举规则中的法定人数 | 第75-76页 |
·法定人数影响的模型研究 | 第76-83页 |
·投票过程描述及投票者策略 | 第77页 |
·采取不同策略的投票者集合描述 | 第77-78页 |
·法定人数下相对重要性的重新表述 | 第78-79页 |
·不同法定人数下解的比较 | 第79-83页 |
·我国选举历史法定人数规则的变化与比较 | 第83-88页 |
·1982年实到计票“双过半”规则及缺陷分析 | 第83页 |
·1987年应到计票“双过半”规则及缺陷分析 | 第83-84页 |
·1990年实到计票“4/5”规则及缺陷分析 | 第84页 |
·客观原因缺席与“缺席效应” | 第84-86页 |
·三种规则的“缺席效应”比较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1页 |
第七章 我国基层选举的实证研究 | 第91-123页 |
·我国基层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91-96页 |
·我国基层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 第91-92页 |
·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 | 第92-96页 |
·代表制选举与乡镇长直选的可行性研究 | 第96-113页 |
·代表制的产生以及发展 | 第97-99页 |
·代表制度民主性的模型分析 | 第99-102页 |
·乡镇长直选的可行性分析 | 第102-105页 |
·乡镇长直选的实证研究 | 第105-113页 |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113-118页 |
·完善村级选举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113-116页 |
·进一步深化乡镇长选举制度变革的思考 | 第116-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3页 |
·结论与主要创新处 | 第123-124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24-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