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述 | 第1-19页 |
·前言 | 第6-7页 |
·两栖动物生物学 | 第7-13页 |
·两栖动物 | 第7-10页 |
·两栖动物皮肤 | 第10-13页 |
·粘液腺体 | 第11-12页 |
·粒状腺体 | 第12-13页 |
·蛙类皮肤多肽研究 | 第13-18页 |
·青蛙皮肤的药理活性多肽 | 第14-17页 |
·缓激肽类多肽 | 第15-16页 |
·其他药理活性多肽 | 第16-17页 |
·青蛙皮肤的抗菌肽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仪器设备与材料 | 第19-21页 |
·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实验动物 | 第20-21页 |
·皮肤分泌物的制备 | 第21页 |
·沼水蛙皮肤的获取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抗菌实验 | 第21-22页 |
·抑菌圈实验 | 第21-22页 |
·最小抑菌浓度实验 | 第22页 |
·菌悬液制备 | 第22页 |
·阳性对照药品液的准备 | 第22页 |
·抗菌肽样品溶液的准备 | 第22页 |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22页 |
·多肽纯化 | 第22-23页 |
·结构鉴定 | 第23页 |
·质谱分析 | 第23-24页 |
·沼水蛙皮肤cDNA 文库的构建 | 第24-27页 |
·引物设计 | 第24页 |
·mRNA 的分离 | 第24页 |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24页 |
·3′-RACE PCR | 第24-25页 |
·5′-RACE PCR | 第25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5页 |
·3′-RACE PCR 和5′-RACE PCR 产物纯化 | 第25页 |
·质粒载体克隆 | 第25页 |
·大肠杆菌转化 | 第25-26页 |
·DNA 测序 | 第26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7-54页 |
·结果 | 第27-45页 |
·抗菌肽纯化 | 第27页 |
·动物分类的可靠性 | 第27-32页 |
·单一个体和多个体同种青蛙的皮肤分泌物样品的比较 | 第28-31页 |
·不同种青蛙皮肤分泌物的比较 | 第31-32页 |
·沼水蛙皮肤分泌物中抗菌肽的鉴定和纯化 | 第32-33页 |
·5 种新型抗菌肽的结构鉴定 | 第33-41页 |
·抗菌特性 | 第41页 |
·AMP2 前体的分子克隆 | 第41-43页 |
·AMP4 前体的分子克隆 | 第43-44页 |
·AMP2 和AMP4 cDNA 序列数据库检索结果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54页 |
·抗菌肽 AMP1, AMP2 和 AMP4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抗菌肽 AMP5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抗菌肽AMP3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抗菌肽AMP2和AMP4 cDNAs克隆 | 第50-53页 |
·沼水蛙皮肤抗菌肽的抗菌活性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