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文学场”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 | 第9-16页 |
| (一) 布迪厄生平 | 第9-11页 |
| (二) 文学场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11-16页 |
| 二“文学场”的核心概念体系 | 第16-24页 |
| (一) 场域是社会高度分化的独立网络空间 | 第16-18页 |
| (二) 习性是社会化的开放的性情倾向系统 | 第18-20页 |
| (三) 资本是具有隐喻性的区分形式 | 第20-23页 |
| (四) “场域”、“习性”、“资本”之间的关系 | 第23-24页 |
| 三“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 | 第24-34页 |
| (一) 文学场的历史性生成 | 第24-31页 |
| (二) 文学场的法则:输者为赢 | 第31-33页 |
| (三) 文学场自主的动力机制:文学场的斗争 | 第33-34页 |
| 四“文学场”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 第34-45页 |
| (一) 文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亟待批判 | 第35-38页 |
| (二) 建立“作品的科学” | 第38-41页 |
| (三) 文学场对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意义 | 第41-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注释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50-51页 |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