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8页 |
Summary | 第18-20页 |
1 绪论 | 第20-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民营企业的概念、作用及特点 | 第21-23页 |
·民营企业的概念 | 第21-22页 |
·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 第22-23页 |
·民营企业的特点 | 第23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产权界定理论 | 第24-28页 |
·产权界定的涵义 | 第24-25页 |
·产权界定的标准 | 第25页 |
·产权界定基本理论 | 第25-28页 |
·代理理论 | 第28-30页 |
·代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8-30页 |
·代理理论与公司治理结构 | 第30页 |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 | 第30-33页 |
3 民营企业公司结构治理现状 | 第33-40页 |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对象 | 第33-34页 |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 | 第34-36页 |
·股权集中度高 | 第34-35页 |
·实行家长集权式管理 | 第35-36页 |
·缺乏规范的决策机制 | 第36页 |
·“用人唯亲”的用人机制 | 第36页 |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产权问题 | 第36-37页 |
·缺乏科学的决策与监督机制 | 第37-38页 |
·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 第38-39页 |
·外部监控方式不健全 | 第39页 |
·影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因素 | 第39-40页 |
4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40-54页 |
·中国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优化 | 第40-43页 |
·民营企业的产权界定 | 第40-41页 |
·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 | 第41-43页 |
·中国民营企业董事会建设 | 第43-46页 |
·健全民营企业童事会结构 | 第43-44页 |
·完善民营企业董事会功能 | 第44-45页 |
·强化民营企业董事会自我监督 | 第45-46页 |
·中国民营企业监事会制度的改善 | 第46-48页 |
·中国的监事会制度 | 第46-47页 |
·对中国民营企业监事会制度的改进 | 第47-48页 |
·完善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 | 第48-51页 |
·理顺委托—代理关系 | 第48-49页 |
·民营企业控制权的转移 | 第49页 |
·职业经理人力资本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9-51页 |
·中国民营企业股东治理模式 | 第51-54页 |
·中国民营企业的股东治理模式 | 第51-52页 |
·中国民营企业股东治理的实现机制 | 第52页 |
·股东治理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对中国民营企业股东治理模式的调整 | 第53-54页 |
5 案例研究:民营企业九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治理结构分析 | 第54-69页 |
·公司概况: | 第54-55页 |
·九州公司的治理结构现状 | 第55-59页 |
·公司的股权结构 | 第55-57页 |
·九州药业管理机制 | 第57-58页 |
·公司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 | 第58-59页 |
·公司的决策机制 | 第59页 |
·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59-63页 |
·产权结构比较明晰,但股权相对集中 | 第59-60页 |
·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没有分离 | 第60-61页 |
·组织结构不合理,多头指挥,权责不分 | 第61-62页 |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人才流失严重 | 第62-63页 |
·缺乏监督与制衡机制 | 第63页 |
·完善新鼎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 第63-69页 |
·改变产权结构,实现产权相对分散 | 第64-65页 |
·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完善公司的组织结构 | 第65-67页 |
·推进两权分离,引入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 | 第67页 |
·完善激励机制 | 第67-68页 |
·企业所有者应转变观念,授予管理人员更大的权限 | 第68-69页 |
·案例总结 | 第69页 |
6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73页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