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绪言 | 第7-8页 |
第1章 问题的提起 | 第8-17页 |
·问题的提起 | 第8-10页 |
·诉讼欺诈行为的分类及本质特征 | 第10-13页 |
·诉讼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分类 | 第10-12页 |
·诉讼欺诈行为的本质特征 | 第12-13页 |
·诉讼欺诈的概念 | 第13-16页 |
·中外学者的诉讼欺诈概念 | 第13-14页 |
·笔者的诉讼欺诈概念 | 第14-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诉讼欺诈行为的刑法评价 | 第17-39页 |
·国外立法例及理论争议 | 第17-20页 |
·国外立法例 | 第17页 |
·诉讼欺诈行为理论争议 | 第17-20页 |
·我国内地司法实践以及理论争议 | 第20-38页 |
·我国内地司法实践 | 第20-22页 |
·我国学者对诉讼欺诈行为的争论以及笔者的思考 | 第22-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增设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立法构想 | 第39-49页 |
·明确立法的必要性 | 第39-42页 |
·诉讼欺诈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与法律惩治的缺位要求明确立法 | 第39-40页 |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明确立法 | 第40页 |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要求明确立法 | 第40-41页 |
·维护司法权威要求明确立法 | 第41-42页 |
·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犯罪构成 | 第42-46页 |
·诉讼欺诈行为侵犯的客体 | 第43-44页 |
·诉讼欺诈行为的客观方面 | 第44-45页 |
·诉讼欺诈行为的主体 | 第45页 |
·诉讼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 | 第45-46页 |
·诉讼欺诈行为相关问题的认定与处理 | 第46-48页 |
·诉讼欺诈行为着手的认定 | 第46页 |
·诉讼欺诈行为既遂、未遂的认定 | 第46-47页 |
·诉讼欺诈行为中的数罪 | 第47-48页 |
·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的法条设计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58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8-59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9-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