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1页
导论第11-14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拟解决的问题第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分析第14-34页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概念与特征第14-21页
  一、我国县级行政区域的历史演变、作用及管理职能第14-15页
  二、县域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第15-16页
  三、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第16-17页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概念、指标测度与特征第17-20页
  五、县域经济的类型第20-21页
 第二节 县域经济的组成要素第21-24页
  一、基础性要素第21页
  二、发展性要素第21-23页
  三、市场性要素第23页
  四、规范性要素第23-24页
 第三节 县域经济的结构及其功能第24-25页
  一、多元化的县域经济关系结构第24页
  二、立体型的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第24-25页
  三、梯度式的县域经济空间结构第25页
 第四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5-28页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第25-26页
  二、集聚——辐射的正负效应第26-27页
  三、县域经济比较优势与区域分工合作第27-28页
  四、县域经济的发展机制与模式第28页
 第五节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成功模式第28-34页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第28-31页
  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第31-34页
第二章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背景分析第34-56页
 第一节 吉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概况第34-46页
  一、社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第34-37页
  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第37-38页
  三、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第38-40页
  四、投资环境改善第40-43页
  五、城乡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医疗及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第43-46页
 第二节 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第46-47页
  一、经济总量小第46页
  二、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第46页
  三、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第46页
  四、经济效益不佳第46-47页
  五、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第47页
 第三节 吉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第47-53页
  一、跨越式发展压力较大第47-48页
  二、经济发展缺乏自主增长的机制第48-49页
  三、经济的整体开放程度低第49-50页
  四、经济增长还没有普遍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第50-51页
  五、经济增长没有根本扭转就业的难题第51-52页
  六、科教发展受到经济实力的制约第52-53页
 第四节 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分析第53-56页
  一、吉林省将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基地第53-55页
  二、吉林省有能力发展为全国的科教文大省第55页
  三、吉林省将建设成为全国重点生态省第55-56页
第三章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第56-96页
 第一节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演进第56-60页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历程第56-58页
  二、县域经济特色的地域分异第58-60页
 第二节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与困境第60-78页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第60-63页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63-66页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第66-76页
  四、问题与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第76-78页
 第三节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评价第78-83页
  一、评价依据第78页
  二、评价原则第78-79页
  三、评价的指标体系第79页
  四、评价方法第79-81页
  五、评价结果分析第81-83页
 第四节 吉林省县域经疥增长区域比较分析第83-90页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83-84页
  二、偏离-份额分析法数学模型的建立第84-85页
  三、吉林省各县(市)域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第85-90页
 第五节 吉林省各县(市)发展思路第90-96页
第四章 吉林省县域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第96-118页
 第一节 县域经济运行机制解析第96-102页
  一、机制内涵第96页
  二、经济机制内涵、内容及相关机制第96页
  三、经济机制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的关系第96-98页
  四、县域经济运行机制第98-102页
 第二节 吉林省县域经济运行机制评估第102-105页
  一、吉林省县域经济运行机制外部环境评估第102页
  二、吉林省县域经济内部运行机制评估第102-104页
  三、吉林省“扩权强县”对县域经济运行机制影响第104-105页
 第三节 吉林省县域经济主要运行机制创新第105-116页
  一、吉林省县域经济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第105-106页
  二、吉林省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创新第106-108页
  三、吉林省县域经济财政体制及运行机制创新第108-109页
  四、吉林省县域金融体制及运行机制创新第109-111页
  五、吉林省县域经济科技体制与机制创新第111-112页
  六、吉林省县域经济开放协调机制创新第112-113页
  七、吉林省县域社会保障体制与机制创新第113-115页
  八、吉林省县域经济文化道德保障机制第115页
  九、吉林省县域领导机制与人才机制创新第115-116页
 第四节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体制创新战略实施第116-118页
  一、建立省管县行政体制第116页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第116-117页
  三、建立县域财税体制第117-118页
第五章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第118-134页
 第一节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考辨第118-121页
  一、效益农业模式第118页
  二、招商兴县模式第118-119页
  三、产业化带动模式第119页
  四、三产拉动模式第119页
  五、工业强县模式第119-120页
  六、特色产业富县模式第120页
  七、民营经济主导模式第120-121页
  八、小城镇推动模式第121页
 第二节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第121-126页
  一、确定发展思路第121-122页
  二、选准发展重点第122-126页
  三、注重科技进步第126页
 第三节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配套设计第126-134页
  一、创新经营模式第126-127页
  二、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第127-128页
  三、创新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第128-131页
  四、创新开放模式第131页
  五、创新调控体系模式第131-134页
结论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0页
后记第140-14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湖南省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现状看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
下一篇:应用有限元法降低制动噪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