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 第1-19页 |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对国外相关研究理论的评述 | 第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对国内相关研究动态的评价 | 第17-18页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基础理论 | 第19-27页 |
1.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外出就业 | 第19页 |
·就业能力 | 第19页 |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 | 第19-20页 |
·交易成本 | 第20页 |
2.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高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 | 第20-23页 |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对二者关系分析 | 第20-21页 |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对二者关系分析 | 第21-23页 |
3.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高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第23-27页 |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23-24页 |
·人力资本理论对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的实证分析 | 第27-39页 |
1.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现状 | 第27-28页 |
·外出就业规模大、增速快 | 第27页 |
·外出就业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高于农村平均水平 | 第27页 |
·外出就业集中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并向东部集中 | 第27页 |
·劳动力跨省就业比重上升 | 第27-28页 |
·外出就业主要从事建筑业和加工业 | 第28页 |
·年轻劳动力表现出更强的就业能力 | 第28页 |
·女性外出就业比例不断上升 | 第28页 |
2.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就业信息获取方式传统、单一 | 第28-30页 |
·科学文化素质低 | 第30-31页 |
·职业技能低,获得职业技能鉴定书的少 | 第31-32页 |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领域单一,竞争力不强 | 第32页 |
·外出就业劳动力以非正规就业为主,缺乏稳定性,收入低 | 第32-33页 |
·谋生劳动力多,创业劳动力少 | 第33页 |
3.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存在问题的制度性原因 | 第33-39页 |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面临就业壁垒 | 第33页 |
·就业环境、制度障碍使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交易成本过高 | 第33-37页 |
·就业环境和制度障碍增加了就业的直接成本 | 第34-35页 |
·就业环境和制度障碍增加了就业的间接成本 | 第35-37页 |
·不合理的教育投资结构 | 第37页 |
·教育投资重城市轻农村 | 第37页 |
·农村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滞后 | 第37页 |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 第37-38页 |
·农村劳动力缺乏组织性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39-47页 |
1.消除体制障碍 | 第39-40页 |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第39页 |
·建立覆盖农村外来劳动力的公共产品提供机制 | 第39页 |
·实现对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管理和服务思想的根本转变 | 第39-40页 |
2.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 第40-41页 |
·取消就业壁垒 | 第40页 |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机制 | 第40页 |
·将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纳入城市社会保险范围 | 第40-41页 |
3.健全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制度 | 第41页 |
4.改变现有的教育和培训方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 第41-43页 |
·统筹城乡教育,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 第41-42页 |
·改革目前我国应试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 | 第42页 |
·在基础教育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市场化 | 第42-43页 |
5.建立健全农村外出劳动力工会组织 | 第43-44页 |
·农村劳动力加入工会有法律依据 | 第43-44页 |
·农村劳动力加入工会的作用 | 第44页 |
·农村劳动力加入工会组织方法 | 第44页 |
6.继续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 第44-47页 |
·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 | 第45页 |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 第45页 |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