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诚信缺失行为的归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言 | 第9-18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相关的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西方关于诚信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中国关于诚信的研究 | 第13-15页 |
·教育视野中的诚信研究 | 第15-18页 |
第1章 诚信与民办高校建设 | 第18-27页 |
·诚信的内涵及其本质 | 第18-21页 |
·中国传统的诚信概念 | 第18-19页 |
·西方的诚信概念 | 第19-20页 |
·现代诚信的本质和特点 | 第20-21页 |
·诚信与民办高校的关系 | 第21-22页 |
·诚信对民办高校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 第22-24页 |
·诚信对民办高校发展的作用 | 第22-23页 |
·诚信对民办高校建设的意义 | 第23-24页 |
·“民办高校诚信缺失行为”的概念及其性质 | 第24-27页 |
·“民办高校诚信缺失行为”的概念 | 第25-26页 |
·“民办高校诚信缺失行为”的性质 | 第26-27页 |
第2章 民办高校诚信缺失行为 | 第27-42页 |
·民办高校诚信缺失行为的表现 | 第28-39页 |
·招生不诚信 | 第28-31页 |
·收费不诚信 | 第31-33页 |
·退费不诚信 | 第33-34页 |
·教材不诚信 | 第34页 |
·空设就业形势 | 第34-37页 |
·裹读合同的权威 | 第37-38页 |
·借贷不诚信 | 第38-39页 |
·民办高校诚信缺失行为的危害 | 第39-42页 |
·对民办高校的危害 | 第39页 |
·对社会的危害 | 第39-40页 |
·对受教育者的危害 | 第40-42页 |
第3章 民办高校诚信缺失行为的归因分析 | 第42-51页 |
·民办高校诚信缺失的外部因素 | 第42-46页 |
·传统历史因素 | 第42-44页 |
·社会结构因素 | 第44-45页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45-46页 |
·社会法制因素 | 第46页 |
·民办高校自身的因素 | 第46-51页 |
·指导思想的失误和办学理念的偏差 | 第46-47页 |
·教育管理的混乱和规章制度的失范 | 第47-48页 |
·学校监管的不力和评价体系的匮乏 | 第48-49页 |
·学校领导的忽视和教职员工职业道德的低下 | 第49-51页 |
第4章 民办高校诚信建设对策研究 | 第51-66页 |
·社会应大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 第51-57页 |
·强化政府诚信,确保政策稳定有效 | 第51-52页 |
·完善诚信立法,加大诚信执法力度 | 第52-53页 |
·培育诚信道德,形成诚信社会风气 | 第53-54页 |
·建立诚信机制,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 第54-56页 |
·依靠技术基础,构建信息化监督网络 | 第56-57页 |
·民办高校诚信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 第57-66页 |
·民办高校诚信建设的原则 | 第57-62页 |
·民办高校诚信建设的措施 | 第62-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读硕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