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世界铁路的发展史 | 第8-9页 |
·世界铁路的初创时期 | 第8页 |
·世界铁路发展高潮时期 | 第8页 |
·世界铁路发展停滞不前时期 | 第8-9页 |
·世界铁路现代化时期 | 第9页 |
·我国铁路的发展 | 第9页 |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概况 | 第9-10页 |
·铁路客运专线设置过渡段的重要性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过渡段问题与病害分析 | 第12-17页 |
·过渡段易产生病害的原因 | 第12-13页 |
·地基条件原因 | 第12页 |
·桥台后填料的成因 | 第12页 |
·设计及施工原因 | 第12-13页 |
·重桥轻路意识的原因 | 第13页 |
·路基与桥台结构差异的原因 | 第13页 |
·轨道技术状态的因素 | 第13页 |
·外部环境的影响 | 第13页 |
·国内外铁路路桥过渡段处理措施 | 第13-17页 |
·在过渡段较软一侧,增大基床刚度、减小路基沉降 | 第14-15页 |
·在过渡段较软一侧,增大轨道刚度 | 第15-16页 |
·在过渡段较硬一侧,通过设置轨下、枕下、碴底橡胶垫层来降低轨道刚度 | 第16-17页 |
第三章 铁路过渡段结构型式和设计参数 | 第17-29页 |
·国外高速铁路过渡段结构型式 | 第17-19页 |
·我国《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要求的过渡段结构型式 | 第19-20页 |
·我国秦沈客运专线过渡段结构型式 | 第20-21页 |
·我国京沪高速铁路要求的过渡段结构型式 | 第21-25页 |
·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过渡段结构型式 | 第25-29页 |
·路基与桥台之间过渡段 | 第25-26页 |
·路基与涵洞过渡段 | 第26-27页 |
·路堑与隧道过渡段 | 第27页 |
·两桥(隧)之间长度小于 150m 的短路基 | 第27页 |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 第27-28页 |
·半填半挖过渡段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铁路客运专线过渡段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29-95页 |
·轨道过渡段的力学机制 | 第29-31页 |
·数值计算理论 | 第31-32页 |
·数值计算模式 | 第32页 |
·计算实例的工程概况 | 第32-34页 |
·计算参数 | 第34-37页 |
·钢轨 | 第34页 |
·轨下胶垫和扣件 | 第34-35页 |
·轨道板 | 第35页 |
·CA 砂浆层 | 第35页 |
·混凝土承载层 | 第35页 |
·级配碎石层 | 第35页 |
·其它参数 | 第35-37页 |
·边界条件处理 | 第37页 |
·桥隧过渡段的动态响应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7-95页 |
·匀速恒力作用 | 第37-64页 |
·速度大小的影响 | 第64-76页 |
·载荷大小的影响 | 第76-85页 |
·材料的影响 | 第85-95页 |
第五章 武广客运专线过渡段施工监测与行车动力试验方法研究 | 第95-101页 |
·观测与试验研究内容 | 第95页 |
·测点布置 | 第95-99页 |
·测试仪设备和元件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建议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