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Ⅰ.雷电研究简介 | 第12-13页 |
Ⅱ.雷电危害风险评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Ⅲ.雷电危害风险评估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 第14页 |
Ⅳ.基于概率与可能性的雷电危害风险评估模型 | 第14-15页 |
Ⅴ.各章概述 | 第15-16页 |
第一章 闪电概述 | 第16-27页 |
·大气电平衡 | 第16-19页 |
·雷电放电的发展过程 | 第19-21页 |
·雷电的基本参数 | 第21-27页 |
·雷电活动强度——雷暴日和雷暴小时 | 第21-22页 |
·地面落雷密度 | 第22-23页 |
·雷电通道波阻抗 | 第23页 |
·雷电流的极性 | 第23页 |
·雷电流幅值 | 第23-24页 |
·雷电流的波头、陡度及波长 | 第24-25页 |
·雷电流的波形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雷电的危害性 | 第27-43页 |
·雷电放电的危害形式 | 第30-33页 |
·直接雷击 | 第30-31页 |
·感应雷击 | 第31页 |
·电磁脉冲辐射 | 第31页 |
·雷电过电压侵入 | 第31-32页 |
·反击 | 第32-33页 |
·雷电危害的种类 | 第33-43页 |
·强加热效应和电动力作用 | 第33-35页 |
·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作用 | 第35-39页 |
·高电位引入与反击 | 第39-41页 |
·跨步电压 | 第41页 |
·接触电压 | 第41-42页 |
·旁侧闪络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雷击对建筑物的损害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雷电损害风险的评估 | 第45-57页 |
·通用表达式 | 第45页 |
·雷电闪击次数 | 第45-49页 |
·直接雷电闪击次数 | 第45-46页 |
·相关概念 | 第45-46页 |
·直接雷电闪击次数的估算 | 第46页 |
·间接雷电闪击次数估算 | 第46-49页 |
·邻近雷电闪击次数 | 第47页 |
·作用于一个建筑物入户设施上的雷电闪击次数 | 第47-49页 |
·损害概率 | 第49-54页 |
·损害类型及损害成因 | 第49-50页 |
·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引致的损害概率 | 第50-51页 |
·着火、爆炸、机械效应及化学效应引致的损害概率 | 第51-54页 |
·过电压引致的损害概率 | 第54页 |
·雷电闪击的损害次数 | 第54-55页 |
·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引致的损害次数 | 第55页 |
·着火、爆炸等引致的损害次数 | 第55页 |
·过电压导致的损害次数 | 第55页 |
·可能损失的平均量 | 第55-57页 |
·第一种损害类型 | 第56页 |
·第二种损害类型:不可接受的对公众服务的中止:人身伤亡 | 第56页 |
·损害类型3:不可复原的遗产的损失 | 第56页 |
·损害类型4和损害类型5:不包括人身、文化或环境价值方面的损失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建筑物容许的累计损害次数 | 第57-58页 |
第六章 选择防护措施的程序步骤 | 第58-61页 |
第七章 含电子系统的建筑物的风险评估 | 第61-66页 |
·评估的意义和目的 | 第61-62页 |
·评估的范围与目标 | 第62页 |
·雷电闪击次数 | 第62页 |
·用于邻近闪击磁场效应评估的截收面积 | 第62页 |
·损害概率 | 第62-64页 |
·雷电引致的损害次数 | 第64-65页 |
·选择防护措施的程序 | 第65-66页 |
第八章 雷电危害风险评估系统 | 第66-69页 |
·系统设计的目的 | 第66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66页 |
·系统流程 | 第66-67页 |
·估算雷电闪击平均次数 | 第66页 |
·建筑物的损害类型及损害程度 | 第66-67页 |
·建筑物的损坏概率 | 第67页 |
·雷电危害风险评估系统总流程图 | 第67页 |
·评估系统构成及使用说明 | 第67-69页 |
第九章 雷电损害风险评估实例 | 第69-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