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小球藻外源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及其表达植酸酶的研究

引言第1-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55页
   ·微藻概述第17-23页
     ·微藻的定义与分类第17页
     ·微藻的主要特点第17页
     ·微藻的应用价值第17-21页
     ·小球藻研究概况第21-23页
   ·微藻基因工程研究概况第23-32页
     ·蓝藻基因工程第23-26页
       ·蓝藻分子遗传学第23-24页
       ·蓝藻质粒及其载体系统第24-25页
       ·蓝藻基因转移系统第25-26页
     ·真核微藻基因工程第26-31页
       ·基因的研究第27页
       ·载体系统的研究第27-28页
       ·真核微藻的遗传转化第28-31页
     ·微藻基因工程应用前景及展望第31-32页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优良藻种第31页
       ·利用藻类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产品第31页
       ·藻类天然产物的生产第31-32页
       ·藻类基因在农作物改良中的应用第32页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第32-39页
     ·植酸及植酸酶第32-39页
       ·植酸第32-33页
       ·植酸酶第33-36页
       ·植酸酶的基因工程第36-3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9-40页
     ·研究目的第39页
     ·研究意义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55页
第二章 小球藻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确立第55-69页
 引言第55页
   ·材料和方法第55-57页
     ·材料第55-56页
       ·藻种第55页
       ·培养基第55页
       ·主要试剂第55-56页
     ·方法第56-57页
       ·培养方法第56页
       ·小球藻对10种抗生素敏感性的测定第56页
       ·淡化培养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56页
       ·4种抗生素对小球藻半致死剂量的测定第56-57页
       ·固体培养基中G418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57页
   ·实验结果第57-66页
     ·小球藻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第57-59页
     ·海水液体培养基中4种抗生素对小球藻半致死剂量第59-62页
     ·淡化液体培养中4种抗生素对小球藻半致死剂量第62-65页
     ·固体培养基中G418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65-66页
   ·讨论第66-67页
     ·小球藻对潮霉素的敏感性第66页
     ·小球藻对G418的敏感性第66-67页
     ·小球藻对氯霉素的敏感性第67页
     ·小球藻对Zeocin的敏感性第67页
     ·淡化培养时小球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第67页
     ·G418在固体培养基中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第67页
   ·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第三章 小球藻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第69-85页
 引言第69页
   ·材料和方法第69-71页
     ·材料第69页
       ·藻种第69页
       ·主要试剂第69页
       ·培养基第69页
     ·方法第69-71页
       ·培养方法第69页
       ·小球藻细胞数及培养液中细菌数的测量第69-70页
       ·小球藻培养液内的细菌对不同抗生素敏感性的测定第70页
       ·小球藻培养液除菌方法的建立第70页
       ·混合抗生素处理对小球藻和细菌生长的影响第70-71页
       ·小球藻干重的测量第71页
       ·小球藻细胞生长的测量第71页
   ·结果第71-81页
     ·小球藻培养液内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第71页
     ·小球藻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第71-73页
     ·抗生素对小球藻细胞及其培养液中细菌的影响第73-74页
     ·培养条件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74-78页
     ·营养因素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78-81页
   ·讨论第81-83页
     ·抗生素除菌第81-82页
     ·pH值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82页
     ·接种量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82页
     ·光照强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82页
     ·培养温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82-83页
   ·小结第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第四章 以gus基因优化小球藻电击转化的条件第85-98页
 引言第85页
   ·材料与方法第85-88页
     ·材料第85-86页
       ·藻种第85页
       ·菌种与质粒第85-86页
       ·主要培养基第86页
       ·主要仪器第86页
     ·方法第86-88页
       ·藻种培养第86页
       ·质粒DNA的提取第86-87页
       ·电击法转化小球藻的方法第87页
       ·GUS酶活的检测——荧光检测法第87-88页
   ·结果与分析第88-94页
     ·GUS本底的定量测定第88-89页
     ·电击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89-91页
     ·生长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91-92页
     ·渗透处理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92页
     ·运载DNA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92-93页
     ·质粒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93-94页
   ·讨论第94-95页
     ·CaMV35S启动子对外源基因在小球藻中表达的作用第94页
     ·gus基因在小球藻中的瞬间表达第94页
     ·电击仪参数设置对小球藻转化率的影响第94-95页
     ·其它电击转化条件对小球藻转化率的影响第95页
   ·小结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8页
第五章 植酸酶基因在小球藻中的表达第98-115页
 引言第98页
   ·材料和方法第98-104页
     ·材料第98-99页
       ·藻种第98页
       ·菌种与质粒第98-99页
       ·主要培养基第99页
       ·酶及试剂第99页
       ·主要仪器第99页
     ·方法第99-104页
       ·构建pBI121/phyAⅡ的相关方法第99-100页
       ·植酸酶基因转化小球藻的方法第100页
       ·转化藻株的抗生素筛选第100页
       ·小球藻DNA的提取第100-101页
       ·转化藻株的PCR检测第101页
       ·转化藻株的Southern-blotting检测第101-102页
       ·小球藻总RNA的提取第102页
       ·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藻株的RT-PCR检测第102页
       ·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藻株的植酸酶活性和酶性质测定第102-104页
   ·结果第104-112页
     ·植酸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04-105页
     ·转化藻株的抗生素筛选第105-106页
     ·转化藻株的PCR检测第106页
     ·转化藻株的PCR检测阳性率统计第106页
     ·转化藻株的PCR产物测序结果第106-107页
     ·转化藻株的Southern-blotting检测第107-108页
     ·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藻株的RT-PCR检测第108页
     ·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藻株的植酸酶活性检测第108-110页
     ·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藻株的植酸酶性质测定第110-112页
   ·讨论第112-113页
   ·结论第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5页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115-118页
   ·结论第115页
   ·创新点摘要第115-116页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第116页
   ·展望第116-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学术论文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附录1第120-121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21-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具型腔高效数控加工策略及参数优化研究
下一篇:超声波铣削加工原理及相关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