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绪论 | 第9-14页 |
·本课题的工程背景 | 第9页 |
·传统热源的缺陷 | 第9-10页 |
·感应加热简介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3-14页 |
2 感应加热机理 | 第14-19页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感应加热涡流分布特性 | 第15-16页 |
·感应电流的“集肤效应” | 第15页 |
·感应加热方式 | 第15-16页 |
·感应加热的能量参数 | 第16-17页 |
·感应加热钢板局部电磁场的建立 | 第17-19页 |
3 钢板感应加热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19-30页 |
·电磁场的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麦克斯韦方程 | 第19-21页 |
·一般形式的电磁场微分方程 | 第21-22页 |
·电磁场常用边界条件。 | 第22页 |
·感应加热涡流场的有限元计算 | 第22-27页 |
·涡流场的Maxwell方程 | 第22-23页 |
·基于矢量磁位A的三维涡流有限元模型 | 第23-24页 |
·材料非线性电磁场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24-27页 |
·感应加热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 | 第27-30页 |
·感应加热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 | 第27页 |
·感应加热非线性温度场的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钢板表面热损失 | 第29-30页 |
4 感应加热钢板热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30-36页 |
·塑性变形理论 | 第30-32页 |
·屈服准则 | 第30页 |
·强化准则 | 第30-31页 |
·流动准则 | 第31页 |
·增量理论 | 第31-32页 |
·感应加热热弹塑性分析假设 | 第32页 |
·热弹塑性本构方程 | 第32-34页 |
·塑性力学模型 | 第32-33页 |
·总应变增量 | 第33-34页 |
·应力增量 | 第34页 |
·弹塑性有限元公式 | 第34-36页 |
5 基于ANSYS的感应加热弯板数值模拟分析及感应器的设计 | 第36-63页 |
·电磁—热耦合场分析 | 第36-47页 |
·分析的实体模型 | 第36-37页 |
·磁—热耦合场的分析方法 | 第37-40页 |
·磁—热耦合场分析的实现过程 | 第40-42页 |
·磁—热耦合场分析的结果 | 第42-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基于温度场数值模拟的感应器设计 | 第47-54页 |
·感应器构造及分类 | 第47-48页 |
·感应器的设计要点 | 第48-51页 |
·U形感应器算例及其温度场的模拟 | 第51-54页 |
·热弹塑性的ANSYS模拟 | 第54-63页 |
·热弹塑性的ANSYS模拟方法与步骤 | 第54-55页 |
·热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55-63页 |
6 钢板局部变形的实验分析 | 第63-81页 |
·实验简介 | 第63-66页 |
·测量仪器及实验设备简介 | 第63-65页 |
·实验材料及实验模型 | 第65-66页 |
·实验模型与横向收缩量的关系 | 第66-68页 |
·钢板边缘收缩量回归分析 | 第68-77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简介 | 第68-72页 |
·实验及数据采集 | 第72页 |
·回归参数分析及模型建立 | 第72-73页 |
·回归模型的计算及分析 | 第73-77页 |
·回归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77-79页 |
·实验参数与布置 | 第77页 |
·回归值与实验值的拟合分析 | 第77-78页 |
·误差分析 | 第78-79页 |
·数值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 | 第79-8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