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6页 |
·精子的激活及获能 | 第7-9页 |
·精卵识别 | 第9页 |
·卵母细胞的激活 | 第9-11页 |
·原核形成及发育 | 第11-12页 |
·受精诱导卵母细胞Ca~(2+)波动的来源及 Ca~(2+)波动的维持 | 第12-13页 |
·受精Ca~(2+)信号的发生机制 | 第13-14页 |
·Conduit hypothesis | 第13页 |
·Receptor hypothesis-膜受体-G 蛋白-磷酸肌醇信号传导途径 | 第13页 |
·Fusion hypothesis-精子蛋白因子诱导Ca~(2+)波动学说 | 第13-14页 |
·受精诱导卵母细胞Ca~(2+)波动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2 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发育过程中Ca~(2+)的变化 | 第16-36页 |
实验一 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 | 第16-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卵母细胞的成熟培养 | 第16-17页 |
·卵巢卵母细胞的采集 | 第16页 |
·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体外成熟培养 | 第16-17页 |
·成熟卵的检查 | 第17页 |
·牛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 | 第17-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 结果 | 第19-21页 |
·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 | 第19页 |
·不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对卵裂率的影响 | 第19页 |
·不同浓度咖啡因预处理解冻精液对卵裂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精子不同的获能时间对卵裂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3 讨论 | 第21-22页 |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对卵裂率的影响 | 第21页 |
·咖啡因预处理解冻精液对卵裂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不同获能时间对卵裂率的影响 | 第22页 |
4 小结 | 第22-23页 |
实验二 牛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培养的原核期 | 第23-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牛体外受精胚胎的获得牛体外受精胚胎的获取及培养方法详见实验一,发育液组成详见附表3。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地衣红染色 | 第23页 |
·牛体外受精原核期胚胎的形成 | 第23-24页 |
·原核期胚胎的形态特征 | 第23-24页 |
·原核期胚胎的分期 | 第24页 |
2 结果 | 第24-25页 |
·原核期胚胎各时间段分布 | 第25页 |
3 讨论 | 第25-26页 |
4 小结 | 第26-27页 |
实验三 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过程中Ca~(2+)的变化 | 第27-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牛体外受精胚胎 | 第27页 |
·各期牛体外受精胚胎的获取 | 第27页 |
·各种溶液的配制 | 第27页 |
·不同发育时期体外受精胚胎胞质内Ca~(2+)的测定 | 第27-28页 |
·体外受精胚胎的前处理 | 第27页 |
·体外受精胚胎胞质内Ca~(2+)的测定 | 第27-28页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2 结果 | 第28-30页 |
·钙离子对体外受精胚胎卵裂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时期体外受精胚胎胞内Ca~(2+)的浓度 | 第29页 |
·不同时期体外受精胚胎胞内Ca~(2+)浓度水平的分布 | 第29-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4 小结 | 第31-32页 |
实验四 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过程中胞内Ca~(2+)的分布 | 第32-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牛体外受精胚胎 | 第32页 |
·各期牛体外受精胚胎的获取 | 第32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2页 |
·不同发育时期体外受精胚胎胞质内Ca~(2+)的测定 | 第32-33页 |
·体外受精胚胎的前处理 | 第32页 |
·体外受精胚胎胞质内Ca~(2+)的定性检测 | 第32-33页 |
2 结果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表 | 第42-44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44-45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5-47页 |
作 者 简 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