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页 |
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0页 |
4.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膨润土的改性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1-24页 |
1. 膨润土的概述 | 第11-16页 |
·膨润土的概念 | 第11页 |
·膨润土的矿物学特征 | 第11-13页 |
·膨润土的种类 | 第13-14页 |
·膨润土的特性 | 第14页 |
·膨润土国内储量 | 第14-15页 |
·膨润土的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2. 膨润土的改性 | 第16-19页 |
·膨润土的改性原理 | 第17-18页 |
·膨润土的改性方法 | 第18-19页 |
3. 膨润土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 | 第19-24页 |
·废水(污水)处理 | 第20-21页 |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防止及修复 | 第21-22页 |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 第22-23页 |
·废气处理 | 第23页 |
·生产洗涤剂用的水软化剂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表面改性膨润土的制备 | 第24-32页 |
1. 引言 | 第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5页 |
·表面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Cu~(2+)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改性条件一:改性剂(DTPA)的用量 | 第27-28页 |
·改性条件二:水浴温度 | 第28-29页 |
·改性条件三:有机化时间 | 第29-30页 |
·改性条件四:pH 值 | 第30页 |
4. 结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表面改性膨润土吸附CU~(2+)的影响因素 | 第32-38页 |
1. 引言 | 第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供试材料 | 第32-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分析方法 | 第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影响表面改性膨润土吸附Cu~(2+)的主要因素 | 第33-37页 |
·表面改性膨润土的吸附性能比较 | 第37页 |
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五章 表面改性膨润土吸附CU~(2+)的动力学研究及吸附机理探讨 | 第38-44页 |
1. 引言 | 第38-4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供试材料 | 第40页 |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分析方法 | 第4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表面改性膨润土对Cu~(2+)的吸附等温线 | 第41-43页 |
·表面改性膨润土吸附Cu~(2+)的机理探讨 | 第43页 |
4.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六章 表面改性膨润土处理实际含CU~(2+)废水的研究 | 第44-48页 |
1. 引言 | 第4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供试材料 | 第44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分析方法 | 第4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改性膨润土最佳用量的确定 | 第45页 |
·最佳吸附时间的确定 | 第45-46页 |
·最佳pH 值的确定 | 第46-47页 |
4.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8页 |
2. 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