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防哮颗粒防治儿童缓解期哮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临床研究第9-16页
 一、诊断标准第9-10页
  (一) 西医诊断标准第9-10页
  (二) 中医辨证标准第10页
 二、临床资料第10-12页
  (一) 病例来源及分组情况第10页
  (二) 既往史第10-11页
  (三) 年龄、性别构成比较第11页
  (四) 病程比较第11页
  (五) 发作期病情程度比较第11页
  (六) 治疗前主要症状、体征比较第11-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页
  (一) 药物组成第12页
  (二) 用法用量第12页
  (三) 疗程第12页
  (四) 观察指标第12页
 四、疗效判定标准第12-13页
  (一) 临床控制第12-13页
  (二) 显效第13页
  (三) 有效第13页
  (四) 无效第13页
 五、统计方法第13页
 六、结果分析第13-16页
  (一) 一般比较第13-14页
   1. 随访半年后总疗效比较第13页
   2. 治疗前后发作次数比较第13-14页
   3. 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的比较第14页
  (二) 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比较第14-16页
   1. 治疗前后体液免疫的比较第14-15页
   2. 治疗前后外周血EOS计数比较第15页
   3.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第15-16页
实验研究第16-20页
 一、实验目的第16页
 二、实验材料第16页
  (一) 实验动物第16页
  (二) 试剂与药品第16页
  (三) 实验仪器第16页
  (四) 药物配制第16页
 三、实验方法第16-17页
 四、观测指标第17页
  (一) 灌胃结束时各组大鼠体重比较第17页
  (二) 血清白介素4(IL-4)含量测定第17页
  (三)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测定第17页
  (四) 支气管和肺脏病理学检查第17页
 五、统计方法第17页
 六、实验结果第17-20页
  (一) 灌胃结束时各组大鼠体重比较第17-18页
  (二) 防哮颗粒对哮喘缓解期模型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IL-4含量的影响第18页
  (三) 防哮颗粒对哮喘缓解期模型大鼠外周血EOS计数的影响第18页
  (四) 支气管和肺脏病理学改变第18-20页
讨论第20-31页
 一、哮喘的历史沿革及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第20-22页
  (一) 历史沿革第20-21页
  (二)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第21-22页
 二、祖国医学对小儿哮喘反复发作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2-24页
  (一) 病因第22-23页
   1. 外感六淫第22页
   2. 饮食因素第22页
   3. 胎享因素第22页
   4. 情志劳倦等因素第22-23页
  (二) 病机第23-24页
   1. 肺脾肾不足、痰饮内伏第23页
   2. 痰瘀互结,交阻气道第23-24页
 三、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反复发作发病机理的认识第24-26页
  (一) 病因第24-25页
   1. 呼吸道感第24页
   2. 体质、遗传因素第24页
   3. 接触变应原第24页
   4. 运动和过度通气第24-25页
   5. 情绪精神因素第25页
   6. 其它第25页
  (二) 发病机理第25-26页
   1. 迟发相变态反应引发哮喘变应性炎症第25页
   2. 变应性炎症引发气道高反应性第25-26页
   3. 变应性炎症引发气道通气障碍第26页
 三、治法探讨第26页
 四、方药分析第26-28页
  (一) 方解第26-27页
  (二) 单味中药现代药理研究第27-28页
 五、疗效机理分析第28-31页
  (一) 抑制气道炎症第28-29页
  (二)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第29-30页
  (三) 改善肺的通气功能第30-31页
结语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5页
综述第35-44页
附录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详细摘要第46-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种双壳贝类单性发育的研究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纸笔测验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