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 OTG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 ·USB技术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软硬件平台的搭建 | 第13-17页 |
| ·平台组成 | 第13-14页 |
| ·硬件电路板的设计 | 第14-17页 |
| ·确定原理图 | 第14-15页 |
| ·PCB图的制作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USB2.0以及OTG1.0协议概述 | 第17-34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USB2.0的基本特性 | 第17-25页 |
| ·USB基本架构 | 第17页 |
| ·USB的总线结构 | 第17-18页 |
| ·USB集线器 | 第18-20页 |
| ·USB2.0主机 | 第20-21页 |
| ·USB设备 | 第21-23页 |
| ·USB数据流的格式和管道 | 第23-25页 |
| ·USB的编码格式 | 第25页 |
| ·USB2.0的通信协议 | 第25-27页 |
| ·数据传输的基本单元—包 | 第25-27页 |
| ·事务 | 第27页 |
| ·数据传输 | 第27页 |
| ·OTG概述 | 第27-34页 |
| ·OTG特性简介 | 第28-29页 |
| ·A设备事件 | 第29-30页 |
| ·B设备事件 | 第30页 |
| ·状态机 | 第30-32页 |
| ·SRP | 第32-33页 |
| ·HNP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Uclinux USB子系统分析 | 第34-55页 |
| ·USB协议的设计思想 | 第34页 |
| ·USB OTG结构 | 第34-35页 |
| ·USB子系统结构 | 第35-37页 |
| ·文件系统 | 第35-36页 |
| ·USB驱动程序(USBD) | 第36页 |
| ·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 | 第36-37页 |
| ·客户端驱动程序 | 第37页 |
| ·对USB内核的分析 | 第37-51页 |
| ·主要的数据结构 | 第37-43页 |
| ·USB内核提供的功能 | 第43-51页 |
| ·设备模块和OTG驱动 | 第51-55页 |
| ·设备模块 | 第51-54页 |
| ·OTG驱动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OTG驱动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55-81页 |
| ·ISP1761结构 | 第55-57页 |
| ·HAL | 第57-60页 |
| ·HCD的实现 | 第60-72页 |
| ·USBD接口模块 | 第60-69页 |
| ·ISP1761读写操作模块 | 第69页 |
| ·HCD初始化模块 | 第69-70页 |
| ·中断管理模块 | 第70-71页 |
| ·根集线器模块 | 第71页 |
| ·数据传输模块 | 第71-72页 |
| ·设备模块的实现 | 第72-76页 |
| ·描述符定义 | 第72-75页 |
| ·设备支持的命令请求 | 第75页 |
| ·中断处理函数和数据传输 | 第75-76页 |
| ·OTG FSM的实现 | 第76-81页 |
| ·控制接口 | 第77-78页 |
| ·SRP和HNP | 第78-81页 |
| 第六章 测试分析 | 第81-83页 |
| ·速度测试 | 第81-82页 |
| ·角色转换功能 | 第82-83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4页 |
| ·总结 | 第83页 |
| ·展望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