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9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9-11页 |
| 第二章 软件缺陷相关理论 | 第11-23页 |
| ·软件缺陷 | 第11-15页 |
| ·软件缺陷概念 | 第11-12页 |
| ·软件缺陷与软件错误分类 | 第12-13页 |
| ·软件缺陷分类 | 第12-13页 |
| ·软件错误分类 | 第13页 |
| ·产生原因 | 第13-15页 |
| ·人的因素 | 第13-14页 |
| ·语言问题 | 第14页 |
| ·问题本身 | 第14页 |
| ·软件缺陷密度的估计 | 第14-15页 |
| ·软件缺陷管理流程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 ·BugRat(Open source) | 第16-17页 |
| ·TrackRecord(Business) | 第17-18页 |
| ·ClearQuest(Business) | 第18-19页 |
| ·Bugzilla(Open source) | 第19-20页 |
| ·QAMonitor(国内商业软件) | 第20-21页 |
| ·BMS(国内商业软件)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软件缺陷度量 | 第23-51页 |
| ·软件度量相关知识 | 第23-34页 |
| ·度量与软件度量的定义与作用 | 第23-25页 |
| ·软件度量的分类 | 第25页 |
| ·软件度量度量方法与指标 | 第25-29页 |
| ·长度 | 第26-27页 |
| ·复杂度 | 第27-28页 |
| ·功能性 | 第28-29页 |
| ·软件度量与软件缺陷度量的关系 | 第29-34页 |
| ·软件缺陷度量过程 | 第34-51页 |
| ·计划度量 | 第34-40页 |
| ·标识信息需要 | 第36-37页 |
| ·将信息需要映射到信息分类 | 第37-38页 |
| ·设定信息需要的优先级 | 第38-39页 |
| ·将度量方法集成到项目过程中 | 第39-40页 |
| ·文档化软件缺陷度量计划 | 第40页 |
| ·度量实施 | 第40-47页 |
| ·刻画项目语境 | 第42-43页 |
| ·定义可度量概念 | 第43-45页 |
| ·选择可应用的缺陷度量 | 第45-46页 |
| ·指定度量构造 | 第46-47页 |
| ·度量数据收集与存储 | 第47-48页 |
| ·度量数据分析 | 第48-49页 |
| ·评价度量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软件度量数据分析 | 第51-63页 |
| ·分析理论 | 第51-53页 |
| ·数据挖掘概念 | 第51-52页 |
| ·分类 | 第52-53页 |
| ·模糊聚类算法在度量数据中的应用 | 第53-59页 |
| ·模糊聚类概念 | 第53-54页 |
| ·模糊聚类算法 | 第54页 |
| ·模糊聚类算法应用框架 | 第54-55页 |
| ·应用实例(在软件开发实现阶段的应用) | 第55-59页 |
| ·分析结果的图形化 | 第59-63页 |
| ·折线图 | 第59-60页 |
| ·条形图 | 第60-61页 |
| ·散点图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基于聚类算法的软件缺陷管理与预防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 第63-76页 |
| ·系统介绍 | 第63-66页 |
| ·系统结构与运行环境 | 第63-64页 |
| ·系统结构 | 第63-64页 |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64页 |
| ·功能模块介绍 | 第64-66页 |
|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6-71页 |
| ·系统用例设计 | 第66页 |
| ·用户端设计 | 第66-67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67页 |
| ·主要接口设计 | 第67-71页 |
| ·程序运行实例 | 第71-7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7页 |
| 附件 | 第77-86页 |
| 软件度量信息需求表 | 第77-79页 |
| 基本度量表 | 第79-80页 |
| 派生度量表 | 第80-84页 |
| 指示器表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