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自组装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7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及其应用 | 第9-13页 |
| ·纳米材料的性能 | 第9-12页 |
| ·光学性能 | 第9-10页 |
| ·电学性能 | 第10-11页 |
| ·磁学性能 | 第11页 |
| ·热学性能 | 第11-12页 |
|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2-13页 |
| ·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 ·化学还原法 | 第13页 |
| ·电化学法 | 第13-14页 |
| ·激光烧蚀法 | 第14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4页 |
| ·微乳液法 | 第14-15页 |
| ·模板法 | 第15页 |
| ·光化学法 | 第15-16页 |
| ·球形纳米粒子的控制生长 | 第16-17页 |
| ·非球形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 | 第17-18页 |
| ·棒状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17-18页 |
| ·三角形粒子的合成 | 第18页 |
| ·纳米材料的组装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 ·一维纳米链和线 | 第18-19页 |
| ·二维纳米粒子膜及阵列 | 第19-21页 |
| ·三维超晶格结构 | 第21-22页 |
| ·电泳沉积理论 | 第22-24页 |
| ·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的应用 | 第24-25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组装 | 第27-39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8页 |
|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8-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 ·柠檬酸钠添加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球形纳米粒子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 ·电泳沉积金纳米粒子 | 第32-3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 ·金胶的制备及纯化 | 第32页 |
| ·金纳米粒子的电性分析 | 第32-33页 |
| ·金纳米粒子的电泳沉积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 ·电导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 ·浓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沉积电位的影响 | 第36页 |
| ·时间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组装 | 第39-59页 |
| ·试剂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40-41页 |
| ·试剂仪器 | 第40-41页 |
| ·测试方法 | 第41页 |
| ·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1-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4页 |
| ·稳定剂的选择 | 第41-42页 |
| ·AgNO_3+ PEG-6000 反应体系 | 第42-43页 |
| ·AgNO_3+PEG-20000 反应体系 | 第43-44页 |
| ·AgNO_3+PAM反应体系 | 第44页 |
| ·AgNO_3+PVA反应体系 | 第44页 |
| ·AgNO_3+PVP反应体系 | 第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非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5-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 ·光源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稳定剂的影响 | 第48-49页 |
| ·还原剂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第50页 |
| ·晶体生长理论简介 | 第50-52页 |
| ·影响纳米金属粒子形状的因素 | 第52-53页 |
| ·三角形纳米银粒子生长机理 | 第53-54页 |
| ·银溶胶与UV-Vis曲线的对应关系 | 第54-57页 |
| ·球形银胶与 UV-Vis曲线的对应关系 | 第55-56页 |
| ·非球形银胶与UV-Vis曲线的对应关系 | 第56-57页 |
| ·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电泳沉积组装研究 | 第57-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