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第13页 |
·可持续发展 | 第13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目标和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变迁与其不可持续性分析 | 第19-24页 |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19-22页 |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 | 第19-20页 |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快速发展时期 | 第20-21页 |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时期 | 第21页 |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新构建 | 第21-22页 |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不能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法律及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22页 |
·责任主体层次低 | 第22-23页 |
·资金缺乏保障 | 第23-24页 |
第3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与现状 | 第24-28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 | 第24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24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与实施 | 第24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征 | 第24-26页 |
·以政府引导组织为基础 | 第25页 |
·以农民自愿参加为原则 | 第25页 |
·以大病统筹为保障重点 | 第25-26页 |
·以市场机制推进运作 | 第26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 | 第26-28页 |
·参合率和筹资水平不断提高 | 第26-27页 |
·基层卫生事业得获得了发展契机 | 第27-28页 |
第4章 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 | 第28-38页 |
·认知不足,参合意识不强 | 第28-30页 |
·对制度不够了解,缺乏信心 | 第28-29页 |
·风险意识不足,参合积极性低 | 第29页 |
·心理预期过高,对政策失望 | 第29-30页 |
·逆向选择不利于制度运行 | 第30-31页 |
·自愿参保引发逆向选择 | 第30页 |
·逆向选择影响制度健康运行 | 第30-31页 |
·筹资水平低,运行成本高 | 第31-33页 |
·资金筹集难度大 | 第31页 |
·筹资水平低 | 第31-33页 |
·资金筹集与管理成本高 | 第33页 |
·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 第33-36页 |
·资金管理监督机制缺位 | 第33-34页 |
·报销制度不合理 | 第34-36页 |
·基层医疗机构问题突出 | 第36-38页 |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落后 | 第36页 |
·医务人员水服务、技术平较低 | 第36-38页 |
第5章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模式与启示 | 第38-45页 |
·典型发达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障模式 | 第38-41页 |
·国家卫生服务模式 | 第38-39页 |
·国民健康保险模式 | 第39页 |
·社会保险模式 | 第39-40页 |
·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 第40-41页 |
·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障模式 | 第41-43页 |
·泰国的健康卡计划 | 第41-42页 |
·巴西的全民医疗保险 | 第42-43页 |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43-45页 |
·制度的实施要依靠法律的保障 | 第43页 |
·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筹资 | 第43页 |
·要注重医疗救助制度的作用 | 第43-44页 |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制度建设 | 第44-45页 |
第6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5-51页 |
·加强宣传,提高农民认知水平 | 第45页 |
·建立多渠道的政策宣传方式 | 第45页 |
·重视与农民的沟通 | 第45页 |
·完善筹资机制 | 第45-48页 |
·强化政府的出资责任 | 第45-46页 |
·适当提高农民个人出资额度 | 第46-48页 |
·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 | 第48-49页 |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 第48页 |
·合理优化报销制度 | 第48-49页 |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第49-51页 |
·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 第49页 |
·建立与新农合配套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