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编组站论文

昆明铁路枢纽编组站扩能改建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研究的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昆明铁路枢纽及枢纽周边地区概况第16-30页
   ·昆明铁路枢纽地区概况及城市总体规划第16-17页
     ·昆明铁路枢纽地区经济概况第16页
     ·昆明铁路枢纽地区交通状况第16页
     ·昆明铁路枢纽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第16-17页
   ·昆明铁路枢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7-20页
     ·昆明铁路枢纽内衔接线路的主要概况第17-18页
     ·昆明铁路枢纽主要站段及设备现状第18-19页
     ·昆明铁路枢纽车流分析第19-20页
     ·昆明铁路枢纽存在的问题第20页
   ·昆明枢纽总图规划及规划年度内枢纽运量预测分析第20-27页
     ·昆明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第20-21页
     ·运量预测方法第21-22页
     ·基于滑动平均法的灰预测模型第22-23页
     ·昆明铁路枢纽运量预测结果第23-26页
     ·规划年度内枢纽办理车流分析第26-27页
   ·昆明东编组站设备概况及办理车流分析第27-29页
     ·昆明东编组站设备概况第27-28页
     ·昆明东编组站办理车流分析第28-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昆明东编组站能力分析第30-43页
   ·编组站车列作业排队服务系统第30页
   ·编组站能力确定第30-35页
     ·基于不均衡的编组站咽喉道岔通过能力第31页
     ·基于不均衡的编组站到发线通过能力第31-33页
     ·基于不均衡的编组站改编能力第33-35页
     ·编组站最终办理能力第35页
   ·昆明东编组站能力分析第35-41页
     ·基于不均衡的昆明东咽喉道岔通过能力计算第35-38页
     ·基于不均衡的昆明东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第38-39页
     ·基于不均衡的昆明东改编能力计算第39-40页
     ·昆明东编组站最终办理能力第40-41页
   ·昆明东编组站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昆明铁路枢纽编组站扩能方案研究第43-58页
   ·加强铁路枢纽编组站能力的方法及适用范围第43-45页
     ·采用技术组织措施和协调各种设备的能力第43-44页
     ·采用技术改造措施提高编组站能力第44页
     ·枢纽编组站扩能的一般原则第44-45页
   ·昆明东编组站车流预测分析第45-47页
   ·利用现有设备对昆明东编组站扩能的方案第47-48页
     ·解决存在的交叉措施第47页
     ·解决通过能力低的措施第47页
     ·解决驼峰解体能力低的措施第47页
     ·解决尾部编组能力低的措施第47-48页
     ·加强运输组织第48页
     ·方案优缺点分析第48页
   ·技术改建昆明枢纽编组站的方案第48-50页
     ·分散设置编组站方案第48-49页
     ·集中扩建昆明东编组站的方案第49页
     ·新建编组站方案第49页
     ·方案优缺点分析第49-50页
   ·昆明东编组站扩能改建方案比选第50-55页
     ·AHP—模糊综合评价第50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第50-51页
     ·模糊综合评价第51-52页
     ·昆明东编组站扩能方案比选的AHP—模糊综合评价第52-55页
   ·昆明东编组站站型分析第55-56页
     ·单向或双向调车系统的选择第55页
     ·双向编组站站型的选择第55-56页
   ·昆明东编组站扩能改建后能力适应性分析第56-57页
   ·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第64-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RH2型高速列车空调系统与车内流场质量分析
下一篇:钢轨疲劳裂纹形成及扩展寿命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