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制约理论 | 第1-23页 |
第一节 制约条件(CONSTRAINT)和制约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 第11-14页 |
一、制约条件的内涵及分类 | 第11-12页 |
二、制约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概述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制约理论的深入探讨 | 第14-23页 |
一、从计划、控制技术的视角来探讨制约理论 | 第14-18页 |
二、从生产管理哲学的视角来探讨制约理论 | 第18-20页 |
三、从企业的持续改善的视角探讨制约理论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 | 第23-32页 |
第一节 将制约理论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文献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将制约理论引入管理会计的重要案例文献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的基本构架 | 第26-32页 |
一、基本度量指标 | 第26-31页 |
二、辅助度量指标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对成本的认知 | 第32-39页 |
第一节 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对成本的看法与传统理论相冲突 | 第32-36页 |
一、对传统会计中成本理论的批评 | 第32页 |
二、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的成本观念 | 第32-34页 |
三、不同成本内涵的比较 | 第34-36页 |
第二节 采用哪一种成本观可使管理最优化?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与决策 | 第39-45页 |
第一节 产品的定价决策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产品品种组合决策 | 第40-42页 |
第三节 生产计划决策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对投资估价的决策 | 第43页 |
第五节 总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与控制 | 第45-54页 |
第一节 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的局部控制指标 | 第45-48页 |
第二节 在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中利用差异分析进行控制 | 第48-54页 |
一、在打破制约条件情况下的差异分析 | 第49-51页 |
二、原制约条件不变、其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的差异分析 | 第51-54页 |
第六章 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的分支—G& W 的有效产出会计 | 第54-61页 |
第一节 G&W 有效产出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55-56页 |
第二节 G&W 有效产出会计VS 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 | 第56-61页 |
一、关于产品成本 | 第57-58页 |
二、关于存货 | 第58-59页 |
三、关于业绩评价指标 | 第59页 |
四、结论 | 第59-61页 |
第七章 对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的思考 | 第61-68页 |
第一节 对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的置疑 | 第61-65页 |
一、只有原材料成本是变动成本吗? | 第61-64页 |
二、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所关注的时间跨度合理吗?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对管理会计的贡献 | 第65-68页 |
一、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是将制约理论引入管理会计领域的有益尝试 | 第66页 |
二、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具有广泛的可操作性 | 第66页 |
三、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可使企业更具竞争性 | 第66-67页 |
四、基于制约理论的有效产出会计促使人们对产品成本进行反思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