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兰渝铁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 第21-37页 |
| ·气象、水文 | 第21-23页 |
| ·地形地貌 | 第23页 |
| ·地层岩性 | 第23-25页 |
| ·地质构造 | 第25-29页 |
|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第29-30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30-32页 |
| ·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 第32-34页 |
|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第3章 兰渝铁路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特征 | 第37-48页 |
| ·地质灾害类型及基本特征 | 第37-39页 |
|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 第39-43页 |
|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 | 第43-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48-71页 |
|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价 | 第48-65页 |
|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 | 第65-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5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及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 第71-85页 |
| ·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原则 | 第71页 |
| ·地质灾害评价方法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 第71-72页 |
| ·地质灾害综合指数评价 | 第72-74页 |
| ·地质灾害综合评价结果及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 | 第74-84页 |
| ·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小结 | 第84-85页 |
| 第6章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 第85-95页 |
| ·崩塌灾害的防治措施 | 第85-86页 |
| ·滑坡灾害的防治措施 | 第86-88页 |
| ·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 第88-90页 |
| ·岩溶塌陷灾害的防治措施 | 第90-91页 |
| ·人工切坡失稳的防治措施 | 第91页 |
| ·对汶川特大地震后的防治措施 | 第91-93页 |
| ·小结 | 第93-95页 |
| 结论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