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车站软土桩网复合地基现场监测及地基沉降预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论文选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论文选题来源 | 第17-18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第2章 桩网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 第21-32页 |
| ·复合地基简介 | 第21-24页 |
| ·复合地基的概念及分类 | 第21-22页 |
| ·复合地基的效用 | 第22-23页 |
| ·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 | 第23-24页 |
| ·桩网复合地基的定义、组成和应用 | 第24-27页 |
| ·桩网复合地基的定义 | 第24页 |
| ·桩网复合地基的组成 | 第24-25页 |
| ·桩网复合地基的应用 | 第25-27页 |
| ·桩网复合地基中桩的基本性状 | 第27-29页 |
| ·桩的定义 | 第27-28页 |
| ·桩的分类 | 第28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第28-29页 |
| ·桩网复合地基中网的基本性状 | 第29-31页 |
| ·网的含义 | 第29页 |
| ·土工合成材料简介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 第32-41页 |
| ·概述 | 第32页 |
| ·工程概况 | 第32-36页 |
| ·地形地貌 | 第32页 |
| ·地层岩性和物理力学指标 | 第32-34页 |
| ·试验断面软土特性 | 第34页 |
| ·主要工程措施 | 第34-36页 |
| ·现场监测方案 | 第36-39页 |
| ·测试内容、目的及方法 | 第36页 |
| ·测试元器件的布设 | 第36-39页 |
| ·数据采集与观测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4章 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 第41-63页 |
| ·断面二土压力及桩土应力比 | 第41-43页 |
| ·断面二孔隙水压力 | 第43-46页 |
| ·断面二轴力及侧摩阻力 | 第46-51页 |
| ·断面二分层沉降 | 第51-57页 |
| ·断面二加筋体拉伸量 | 第57-60页 |
| ·断面二侧向位移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5章 基于现场监测的地基沉降预测 | 第63-86页 |
| ·复合地基沉降理论 | 第63-65页 |
| ·沉降发展过程分析 | 第63-64页 |
| ·沉降发展时间分析 | 第64-65页 |
| ·沉降预测方法 | 第65-69页 |
| ·双曲线法 | 第66页 |
| ·指数曲线法 | 第66-67页 |
| ·Asaoka法 | 第67-68页 |
| ·灰色模型预测法 | 第68-69页 |
|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沉降预测 | 第69-82页 |
| ·地基固结度的计算及分析 | 第82-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结论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89-9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