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地籍管理的进展 | 第10-11页 |
1.2.2 界址点精度进展 | 第11-12页 |
1.2.3 地籍图制图比例尺进展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案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3 研究方案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农村地籍调查关键问题研究 | 第15-24页 |
2.1 农村地籍调查概述 | 第15-17页 |
2.1.1 农村地籍调查概念 | 第15页 |
2.1.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历史沿革 | 第15页 |
2.1.3 农村地籍测绘方式 | 第15-17页 |
2.2 农村地籍调查面临的技术问题 | 第17-20页 |
2.2.1 宗地的划分 | 第17-18页 |
2.2.2 测图比例尺的选择 | 第18-19页 |
2.2.3 农村地籍调查方法的选择 | 第19-20页 |
2.3 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 | 第20-21页 |
2.3.1 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数学表达式 | 第20-21页 |
2.3.2 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 | 第21页 |
2.4 航摄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 | 第21-24页 |
2.4.1 航摄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 | 第21-22页 |
2.4.2 航摄比例尺与成图精度的关系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试验区调查技术方法研究 | 第24-38页 |
3.1 试验区概述 | 第24-25页 |
3.1.1 试验区概况 | 第24页 |
3.1.2 数据、仪器准备 | 第24-25页 |
3.2 权属调查 | 第25-27页 |
3.2.1 宗地划分原则 | 第25页 |
3.2.2 地籍编号原则 | 第25-26页 |
3.2.3 界线调查 | 第26-27页 |
3.2.4 界址点标注与调查表册填写 | 第27页 |
3.3 权属争议最小间距 | 第27-28页 |
3.3.1 权属争议最小间距的确定 | 第27-28页 |
3.3.2 界址点最小间距的确定 | 第28页 |
3.4 试验区测绘方法研究 | 第28-38页 |
3.4.1 RTK GPS测量法 | 第28-32页 |
3.4.2 土地利用现状图解法 | 第32-33页 |
3.4.3 SPOT 5遥感影像图解法 | 第33-35页 |
3.4.4 航片图解法 | 第35-38页 |
第四章 试验结果精度分析 | 第38-52页 |
4.1 RTK GPS测量法精度分析 | 第38-40页 |
4.1.1 界址点施测精度分析 | 第38页 |
4.1.2 界址点间距误差精度检测 | 第38-39页 |
4.1.3 RTK GPS测量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39-40页 |
4.2 土地利用现状图解法精度分析 | 第40-43页 |
4.2.1 界址点精度分析 | 第40-42页 |
4.2.2 面积精度分析 | 第42-43页 |
4.2.3 土地利用现状图解法优缺点分析 | 第43页 |
4.3 SPOT 5遥感影像图解法精度分析 | 第43-46页 |
4.3.1 界址点精度分析 | 第43-45页 |
4.3.2 面积精度分析 | 第45页 |
4.3.3 SPOT 5图解法优缺点分析 | 第45-46页 |
4.4 航片图解法精度分析 | 第46-49页 |
4.4.1 界址点精度分析 | 第46-47页 |
4.4.2 面积精度分析 | 第47-48页 |
4.4.3 航片图解法优缺点分析 | 第48-49页 |
4.5 四种调查方法综合比较 | 第49-50页 |
4.6 试验区农村地籍调查成果 | 第50-52页 |
4.6.1 北京市农村地籍调查方法的确定 | 第50页 |
4.6.2 试验区农村地籍调查成果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页 |
5.2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