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8页 |
前言 | 第18-24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研究基础 | 第19-20页 |
·论文整体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研究目标与论文的特色及创新点 | 第22-24页 |
·研究目标 | 第22-23页 |
·论文的特色及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一章 可持续农业 | 第24-35页 |
·可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 | 第24-25页 |
·可持续农业的内涵和目标 | 第25-27页 |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模式 | 第27-30页 |
·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 第27-29页 |
·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 第29-30页 |
·可持续农业的研究近况 | 第30-34页 |
·国内研究近况 | 第31-33页 |
·国外研究近况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 第35-51页 |
·植物病害及防治的内涵 | 第35页 |
·植物病害防治 | 第35-46页 |
·植物病害发生现状 | 第35-36页 |
·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性 | 第36-37页 |
·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的发展 | 第37-41页 |
·植物病害防治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 第41-46页 |
·我国植物病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50页 |
·化学防治问题突出 | 第46-47页 |
·重治轻防 | 第47页 |
·植物病害持续加重 | 第47页 |
·植病防治基础薄弱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植物病害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 第51-60页 |
·植物病害对可持续农业的影响 | 第51-53页 |
·植物病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 第51-52页 |
·植物病害对农民收入和相关产业的影响 | 第52-53页 |
·植物病害对消除贫困的影响 | 第53页 |
·植物病害防治对可持续农业的影响 | 第53-57页 |
·科学的植物病害防治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53-54页 |
·不科学的植物病害防治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54-57页 |
·可持续农业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 第57页 |
·可持续农业对植物病害防治的影响 | 第57-59页 |
·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更多的物质、技术和人力支持 | 第57-58页 |
·可持续农业要求植物病害防治向植物病害管理跨越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外部性 | 第60-69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60-63页 |
·外部性概念 | 第60页 |
·外部性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 第60-62页 |
·外部性的内在化途径 | 第62-63页 |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功过 | 第63页 |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外部性 | 第63-65页 |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的概念和涵义 | 第63-64页 |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及其类别 | 第64-65页 |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内在化 | 第65-68页 |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内在化的概念 | 第65-66页 |
·外部性内在化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第66-67页 |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内在化的主要途径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植物病害防治的主体行为 | 第69-87页 |
·植物病害防治的农户行为 | 第70-74页 |
·农户行为的研究学派 | 第70页 |
·关于农户行为理性、非理性与有限理性的争论 | 第70-72页 |
·农户植物病害防治行为:理性、非理性还是有限理性 | 第72-74页 |
·植物病害防治的政府行为 | 第74-79页 |
·政府行为经济理论 | 第75页 |
·研究政府行为的必要性 | 第75-76页 |
·植物病害防治的政府行为 | 第76-77页 |
·植物病害防治的政府行为目标 | 第77页 |
·中美植物病害防治的政府行为模式比较及启示 | 第77-79页 |
·植物病害防治的农药企业行为 | 第79-83页 |
·企业行为的一般理论 | 第79页 |
·研究农药企业行为的必要性 | 第79-80页 |
·优化农药生产厂商行为,增强农药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80-82页 |
·优化农药经销商行为,推进植物病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 第82-83页 |
·植物病害防治的消费者行为 | 第83-86页 |
·消费者行为概念 | 第83-84页 |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必要性 | 第84页 |
·消费者行为对植物病害防治的影响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植物病害防治中农户行为的实证分析 | 第87-107页 |
·样本与方法 | 第87-89页 |
·样本 | 第87-89页 |
·方法 | 第8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9-104页 |
·农户用药行为 | 第89-96页 |
·农户购药行为 | 第96-99页 |
·农户技术培训及其需求 | 第99-103页 |
·农户对IPM的认知和实施情况 | 第103页 |
·农户对过量使用化学农药所致问题的认知情况 | 第103-104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七章 植物病害防治中政府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 第107-117页 |
·样本与方法 | 第10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1页 |
·植保测报和检疫 | 第107页 |
·农民教育培训 | 第107-108页 |
·植保人员培训 | 第108-109页 |
·农户所需的政府行为 | 第109-110页 |
·政府对农户的帮助情况 | 第110-111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111-112页 |
·提高植物病害防治中政府行为效率的若干建议 | 第112-116页 |
·完善农业政策,建立并执行植物病害生态治理策略 | 第112-113页 |
·健全法律法规 | 第113-114页 |
·加大教育、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 第114-115页 |
·优化植保服务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八章 优化植物病害管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117-127页 |
·植物病害管理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 第117-119页 |
·植物病害管理系统剖析 | 第119-120页 |
·植物病害管理的基本准则 | 第120-121页 |
·植物病害的软管理和硬管理 | 第121-122页 |
·优化植物病害管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 第122-126页 |
·发展植保多元服务模式,优化植物病害管理体系 | 第123-124页 |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植物病害管理的主体行为效率 | 第124-125页 |
·“两手抓”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植物病害管理重点突破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九章 植物病害管理的技术创新 | 第127-137页 |
·技术创新的概念 | 第127页 |
·技术创新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第127-128页 |
·植物病害管理技术创新模式 | 第128-129页 |
·政府供给主导型模式 | 第128页 |
·农户需求主导型模式 | 第128-129页 |
·中介组织主导型模式 | 第129页 |
·新时期植物病害管理技术创新的主攻目标 | 第129页 |
·新时期植物病害管理技术创新的重点 | 第129-136页 |
·抗病育种 | 第130-132页 |
·栽培技术 | 第132-133页 |
·耕作方式 | 第133页 |
·农药研发和使用效术 | 第133-136页 |
·生物防治技术 | 第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十章 植物病害管理的制度创新 | 第137-151页 |
·制度、制度创新与新制度经济学 | 第137-138页 |
·制度 | 第137-138页 |
·制度创新与新制度经济学 | 第138页 |
·制度创新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重要性 | 第138-140页 |
·为植物病害管理的行为主体提供激励机制 | 第139页 |
·有利于缓解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问题 | 第139页 |
·为植物病害管理的技术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 第139-140页 |
·植物病害管理面临的主要制度障碍 | 第140-144页 |
·不完善的农业保险和可持续植保制度 | 第140-142页 |
·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农地制度 | 第142-143页 |
·有待进一步创新的农药税收制度 | 第143-144页 |
·尚未健全的农村金融制度 | 第144页 |
·制度创新:优化植物病害管理的必然选择 | 第144-150页 |
·农业保险和可持续植保制度创新 | 第145-147页 |
·农地制度创新 | 第147-148页 |
·农药税收制度创新 | 第148-149页 |
·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 第149-150页 |
·非制度创新:社会准则 | 第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总结与讨论 | 第151-1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3-170页 |
附录一 农户植物病害防治行为问卷调查表 | 第170-174页 |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接受)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 第174-175页 |
致谢 | 第175页 |